“兰小草”王珏:隐善十五年,唤醒沉睡的诚信
导读:坚持15年匿名捐款30万元,成为城市道德偶像的“兰小草”因病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带着他深深眷恋的慈善事业和公益项目“星雨心愿”。10月20日,年仅48岁的“兰小草”因病去世,这时世人才知道,他本名叫王珏,生前为温州洞头区的一名乡村医生。弥留之际,他附耳妻儿:“一定要多做公益事……”
“兰小草”,温州人家喻户晓,15年来,他每年坚持匿名捐款2万元,市民和许多媒体一直在追寻和关注,他是谁?
21日,温州晚报报道和《看温州》客户端《家喻户晓的匿名道德楷模原来就是他“兰小草”留下最后公益心愿》引起巨大反响,新华社接力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澎湃等媒体纷纷转载,朋友圈更是被刷屏,市民终于知道,只见“善”不见人的城市道德偶像“兰小草”的真实身份——洞头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王珏。然而,隐藏15年的秘密揭晓时,他却因病离世。
“兰小草”王珏
“兰小草”到底是谁?
从2002年开始,每年11月17日前后,一封装有2万元钱、署名为“农民的儿子兰小草”的信封都会被人交到温州市慈善总会或者温州晚报记者袁寿省的手上。15年来,大家只知道捐赠者叫“兰小草”,其余一概不知,就连市里授予“兰小草”荣誉称号,颁奖时都不知道该颁给谁。
2002年11月17日,温州晚报记者袁寿省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给他的一个包裹已经放在楼下。拿到包裹后,袁寿省看到包裹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2万元的现金,还有一封署名为“农民的儿子兰小草”的信。这封信里写道:“这两万元是我们辛苦挣来的,捐给那些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希望用33年时间,每年捐献2万元‘星雨心愿’善款,报答农民‘粒粒皆辛苦’的养育之情”。
之后的每一年,“兰小草”都会把装有2万元捐款的信封放在温州慈善总会的办公桌上,或者委托袁寿省转交,但“兰小草”从没露过面,每次都是将信封放在某处让袁寿省去取,就连打来的电话也是用的公用电话。
为了知道“兰小草”到底是谁,有人调取了监控录像,但由于每次捐款“兰小草”都来去匆匆,有时还刻意压低帽子戴着口罩,所以画面中只能看到一个男子模糊的背影。
经过媒体报道,不知身份的 “兰小草”成为了温州市市民耳熟能详的名字。“兰小草”还曾被授予“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等,但颁奖的时候他不但没有现身,也没有委托他人领奖。
15年来, “兰小草”到底是谁始终是一个谜,但2万元捐款每年都准时送达。2016年是“兰小草”捐款的第15个年头,那天是11月18日,袁寿省一早接到匿名电话称,“星雨心愿”善款已经送到了楼下,电话里的人接着说,“不好意思我送迟了一天”。
每年准时而至的“星雨心愿”善款
“兰小草”去世后身份曝光
距离2017年11月17日已不到一个月,按照惯例,“兰小草”将于11月再次把2万元的款项交给温州慈善总会或者袁寿省。
但10月20日晚,袁寿省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自称叫王瑜,并表明“兰小草”是他的二哥,真名为王珏,今年48岁,在温州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当医生。王瑜带来的还有一个悲伤的消息:王珏因病于当天去世了。王瑜表示,王珏妻子无业,儿子刚大学毕业,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算好,但作为家属,还是想继续完成33年连续捐款的心愿。
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都无法知晓其身份的“兰小草”,却以这种方式让世人认识。王瑜表示,王珏以“兰小草”的名义每年向慈善机构捐款的事,并不是所有家人都知道。2012年除夕,大哥聊起了从媒体上看到的关于“兰小草”的报道后,随口说了句“每年都捐2万,家里肯定有几千万财产”,这时,王珏的妻子无意中回了一句称:“那不一定,你弟有什么钱,只不过是在坚持。”话还没说完王珏打断了她说话,并转移了话题。从那时起,家里的几个兄弟知道了“兰小草”就是王珏,但都尊重他的意愿,没有向别人透露。
15年中的14年,王珏都是委托小舅子侯海国去送的这笔钱,有一次不让他送,是因为王珏看报纸时发现侯海国与记者多说了几句话,而王珏还是希望这件事不让别人知道。
2002年第一次捐款是侯海国与王珏一起送的,侯海国称,当天王珏起了个大早,让侯海国陪他到温州送个东西。那天,他们到温州晚报一楼送了内装善款2万元的包裹,仅几秒钟就转身离开,“一路上王珏省吃俭用,连打的都舍不得。”
每年准时而至的“星雨心愿”善款
村民围上来讲述王珏德行善举
王珏出身于医学世家,是王家的第七代传人,曾到省中医药学院进修学习。
1990年,王珏带着家人从元觉移居到大门,来到这个海岛,开始了他们一家的爱心之旅。
当时,乡村交通闭塞,医务人员紧缺,百姓看病难,王珏就在这个小岛上,默默坚守了28年。
“用最短的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这是王珏的QQ签名。岛上空巢老人居多,王珏对待病人如同家人般照料,一次村里的一位年岁已高的阿婆在卫生室打完点滴,行走不便,王珏二话不说主动背起阿婆,把她送回家,阿婆感动不已。还有一次恰逢台风天,隔壁村的林阿姨的孙子发高烧,王珏不顾外面的风大雨大,背起医药箱就往林阿姨家里赶,并医好了林阿姨孙子。
一天凌晨3时多,有人急促地敲王珏家的门,说要买药。王珏儿子说,这么迟了,叫他明天来吧。王珏边说边去开门:“儿子啊!你要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生病了……”
王珏有位非常善良的妻子侯海平,王珏接诊生活困难的病人,除免费看病送药外,侯海平还做饭给他们吃,给他们回去的路费。
进了大门镇岙面村,在村卫生室门口,村民围上来讲述了王珏的德行善举:当地有所敬老院,王珏侯海平夫妇连续15年端午节为数十位老人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过年过节发红包。村里修桥铺路,王珏都会积极捐款……
在当地,只要提起岙面村卫生室的王医生,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王珏为村民看病
严格的家教家风培养了好品格
王珏的父亲是位受人尊重的老中医,为几个儿子取的名:璋、珏、瑜、瓒,都喻意着美玉,希望孩子都具有如玉般的高洁品格。
从小,父亲对他们的要求很高。王瓒说,他五六岁的时候,用压岁钱去小店买了一把玩具火药枪乱玩,他爸知道后,把兄弟几个全叫过来批评,并“面壁思过”两小时。
王珏也是在这种严格的家教环境中长大的。他的儿子王子震说,父亲只身教不言传,一同出去会把地上烟头捡起来放垃圾桶,会把痰吐到纸巾再丢垃圾筒,过斑马线时无论白天黑夜,还是有没有车辆经过,他一定是遵守绿灯行红灯停的。
王珏知道儿子喜欢音乐,就没有坚持让他学医,后来王子震考上厦门大学读声乐。王子震说,父亲对别人大方对他却十分“吝啬”,他去年有个月向爸爸要生活费,他爸给他打了200元,说“够用了,省点用……”王子震就坚持勤工俭学,去餐厅当服务员为自己赚生活费。
王珏眼里容不下“沙子”。今年5月,王珏的亲戚送他去上海看病,漏买1张上海到乐清虹桥的汽车票。王珏得知后,说一定要还钱给汽车站。今年8月,他再去上海看病,叫妻子与表弟送150元钱到汽车站,并用手机拍下收据给他,结果为了还150元钱来回路费花了180元。
儿子王子震身受父亲王珏影响,在学校时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热心帮助同学,献血献爱心。
新闻报道寻找“兰小草”
设立“兰小草”微心愿基金
2万元,是兰小草对爱的承诺的坚持,不能让这爱沉睡,让它散发光芒,温州市慈善总会与温州晚报报雪君工作室商量后,决定设立兰小草微心愿基金,并通过温州晚报开设栏目,让每年的“星雨心愿”都活起来,帮助更多的人,传递给他们更多幸福和快乐。兰小草的“星雨心愿”,温州晚报的“微心愿”,圆了文成孤寡老人一台新彩电除夕看春晚的新年愿望等。
《新华社》、《光明日报》和《浙江日报》等都给“兰小草”很高的评价。在兰小草的身份终于以这样一种方式曝光后,党的十九大代表宋玲华说,她看到了报道,内心非常感动。“虽然他是一棵小草,但是他很伟大。”一名曾经在洞头工作过的党员,撰写了一副对联赞扬“兰小草”:“德行洞头榜上有名本已肃然起敬默默奉献隐姓埋名确是高山景行”。还有网友说,“兰小草”王珏善心善举感动着我们,而洞头乃至温州还有不少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着的人。
前年3月,“兰小草”突然打破常规,给了我们一份意外与惊喜,他给记者寄来5000元钱,并留言说,要在《温州晚报》刊登公益广告,为拯救轻生者出一点微薄之力。晚报按“兰小草”要求,设计了四分之一版的“最美公益广告”:“珍惜健康,珍爱生命!”去年3月,“兰小草”再度刊登公益广告:“当你想不开时,应该想到有很多人惦记你、关心你、爱护你!”
追授“最美温州人”
在兰小草离世三天后,10月23日,温州市委相关负责人到王珏的家中,为王珏家人送上一张迟到的“最美温州人”的证书。
“兰小草”的秘密,他始终未主动提起。他常对家人说,帮助别人不需要说,做了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呢?
家人说,“兰小草”当初承诺的捐款年限还没达到,他们要克服困难,继续完成“兰小草”的心愿。
大隐隐于世,大爱爱无疆。
当年采访“兰小草”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张和平说,“兰小草”是有全国影响力的道德标兵,用自己15年的岁月,陪伴爱心,隐名长跑,他把爱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正如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坚守诚信》一书对“兰小草”的评价:他的举动,是在传递一种“能量”,唤醒沉睡的诚信,为一个诚信社会奠基。(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