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芳:用心做事,为心守候
刘启芳
2013年,刘启芳偶然与一位吉林朋友闲聊,初次听说在吉林农村有很多贫困心脏病患者因为穷而得不到医治。同年4月,借着去吉林出差的机会,刘启芳做了一次调研。
通过与几名患先心病孩子的家长接触,患儿及家长的无助和痛苦深深触动了她。当听到其中一名家长说“希望自己能比孩子活得时间长”时,刘启芳感到挺奇怪,通过进一步了解,她才明白这位家长的苦衷:她希望孩子走的时候,由自己来料理后事,让孩子体面地走。这朴实而又伟大的爱瞬间击中了刚做母亲的刘启芳柔软的心。她决定帮助这些孩子摆脱病魔,让他们的家庭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通过走近患儿,她了解到,心脏病虽然可能危及生命,但手术技术在飞速发展,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如果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成长、学习、工作和生活。
吉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2014年8月5日启动了“吉青吉心”公益专项医疗救助项目,目标是5年内募集1亿元慈善资金,免费救助1万名省内需要心脏病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新农合贫困患者。刘启芳如今的身份,正是“吉青吉心工程”志愿团队负责人。
刘启芳和女儿顺宝曾在吉林心脏病医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住院区遇到一个等待做手术的5岁小女孩。
当时,顺宝给她棒棒糖,小女孩收下后面无表情。刘启芳好奇地问,“妹妹送你糖,你不高兴吗?”
女孩回答说自己不敢高兴,因为妈妈告诉她“一高兴就会死”。
刘启芳听到这话,“瞬间有种揪心的感觉”。
“她本来可以和顺宝一样,有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刘启芳觉得,她该为这些来自农村的心脏病患者多做一些事。
“在农村,最怕生病,很多人有病没钱治”,已去过吉林省2000多个村屯的刘启芳对此感触更深,在吉林省,每年约有10万人患有心脏病,而接受治疗的不到百分之五。
刘启芳(左)在病房与病人交流
然而,这类心脏病手术必须要到省城大医院做,虽然有新农合和大病医疗可以报销,但身在农村的患者必须先筹够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手术费,这成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无奈的他们往往只能在焦虑与痛苦中等待生命最后的宣判。
找到了症结所在,刘启芳开始组建“吉心工程”专业志愿服务团队,策划“吉青·吉心工程”公益慈善项目。她通过吉林省卫计委了解到吉林省正在执行的单病种路径定额付费模式,经过新农合和医保报销后,慈善基金只需再募集1万元,就能让一个贫困心脏病人接受免费手术治疗,挽救他的生命。
刘启芳满怀激情地开启了慈善项目,原以为一个个心脏病患者会蜂拥而至,但事实上却无人问津,这令她十分诧异。原来,村干部和村民们都认为这种手术不花钱的事有猫腻儿,村民怕受骗,村干部和村医怕担责,所以文件下达后村里并没有传达。
刘启芳(中)向农民介绍吉心工程
她再次下乡调研后发现,农民晚上特别喜欢看二人转,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一个二人转节目的主持人是他们特别喜欢的偶像。于是她灵机一动,聘请该主持人为吉心工程的爱心大使,让他在节目的间歇,做一次口播来介绍这个项目。
“太意外了,没想到效果比红头文件还好。”那一次口播之后,刘启芳的爱心团队一天就接了500多通咨询和报名的电话。
为了消除农民对项目的误解,刘启芳和团队还会多次到访同一个村子,回访术后患者。
他们第一个回访的对象,是一位叫董明(化名)的中年人,患心脏病几十年,因为怕花钱,从来没去过医院。一年前,病发严重,才被家人送到吉林心脏病医院。接受免费手术的董明,心脏里装了一个进口的起搏器。术后回到村里,很多人跟他说:“人家不会白做,肯定是摘了你的肾或肝,一个换一个”,类似的话听多了,董明竟信以为真。
担心“体内少零件”的董明,尽管术后身体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但他还是不敢干力气活。直到志愿者免费为他做了一次器官扫描后,才打消疑虑。惭愧的董明主动在村里说起了“吉青吉心工程”的好。
“病人现身说法,更有公信力”。受此启发,在刘启芳的建议下,吉林心脏病医院开设了爱心家属大讲堂,介绍心脏病如何预防、治疗,术后如何生活,国家有哪些优惠政策等。一周6堂课,让了解项目的患者和其家属帮忙找需要手术的人。
2015年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为了让“吉心工程”筹集到更多的善款,刘启芳和志愿者团队发动好友和亲属进行捐款和再动员,短短3天时间,号召和动员了近8000人捐款,筹集善款近500多万元。
2016年“99公益日”,她通过在平台上线8个分项目,号召近70000人捐款,再次筹集938万余元善款。
刘启芳在汇报吉心工程项目情况
2017年她筹集到善款1900余万元。被她的精神感染,上海华侨基金会、中华儿慈会等纷纷参与到项目中来,提供更多的救助资金帮助这些贫困心脏病患者。受她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也纷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一起为贫困心脏病患者服务。
刘启芳策划公益项目最初的目标是“用五年的时间免费救助1万人”。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救助对象从青少年扩大到了中老年,从农村的贫困患者扩大到了城市的贫困患者。如今,她已经累计让7286名心脏病患者重获第二次有质量的生命,让他们的家庭重获幸福。
“项目就像一条珍珠项链,我就是穿起来的那根线”,刘启芳希望“引爆”更多有能量的人来帮助患者。
团队的其他志愿者数月或一年会轮换一批,而刘启芳选择坚守到项目完成。“帮助别人不需要回报,但回报会在无形之中”。刘启芳说,她只是把心中的善化为举手之劳。
一路走来,刘启芳所承受的一切,只有她自己清楚,“最难的时候,也哭过,也想过要放弃。如果没有大家的陪伴和努力,我可能走不到今天。”
作为一名公益人,刘启芳还在继续努力着,为贫困心脏病患者摆脱疾病,改变他们因病致贫的现状做着自己的贡献。(图源吉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