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梅:怀爱行善诠释医者仁心

编辑:柯林

导读:

路生梅是陕西榆林的一位退休医生。50年来,路生梅从繁华的首都来到陕北落后贫瘠的革命老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这里。她甚至放弃了返京机会,用自己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守护着这里的百姓。她说,“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人民医生,合格的佳县人。”

女医生扎根陕北50载 用一生守护老区百姓的健康.jpg

24岁北京姑娘到佳县从医

路生梅生在北京,家境优渥,是品学兼优的“乖乖女”。1968年,24岁的路生梅从北京大学第二医学院(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毕业,一心为革命老区做贡献的她怀着对医疗事业的满腔热血,来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

年轻时的路生梅精心为患儿诊治。.jpg

年轻时的路生梅精心为患儿诊治

那时,佳县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石头路狭长窄小,土路坑坑洼洼,空旷的荒野中还零星散落着几座坟头。人们喝的是浑浊的黄河水,睡的是土炕,过着“糠菜半年粮、喝水靠驴拉”的日子。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让身在异乡的路生梅不知偷偷地哭了多少次。

李家坬小学为爱心志愿者路生梅(右)赠送锦旗。_副本.jpg

李家坬小学为爱心志愿者路生梅(右)赠送锦旗

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个小时夜路,来到一名病患家中。屋子里光线昏暗,一个披头散发的妇女坐在一个土袋子上,半边土炕没有席子。经过询问,路生梅得知那是一个刚刚生下孩子的产妇,旁边的人正准备用黑乎乎的家用剪刀给孩子断脐。“慢着!”路生梅冲过去抢下剪刀,一边向他们解释,一边快速拿出消毒器械,有条不紊地给孩子断脐、包裹。事后,路生梅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科普卫生知识。

路生梅(右一)看望幸福院的老年朋友。.jpg

路生梅(右一)看望幸福院的老年朋友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路生梅到离城十几里的崔家畔出诊,当时她穿的是北京带去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几步就摔一跤,那次的诊治对象是一名孩子,他患了麻疹肺炎合并心衰。经过叩诊、人工呼吸、纠正心衰等一系列步骤,路生梅终于稳住了孩子的病情。不料,村民跑来找路生梅,说还有其他小孩需要医治。一打听,路生梅得知,就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竟有十几个病儿!事不宜迟,路生梅要帮助这些孩子们与死神抗争。在简陋的环境中,她一连抢救了三个小孩。她想,不切断传染源,病情还会蔓延。于是在村主任的帮助下,她把十几个病儿集中在一起,不到一周就治愈了所有的孩子,控制了疫情。

路生梅(左五)和幸福院的老人们合影留念。.jpg

路生梅(左五)和幸福院的老人们合影留念

在医学院,路生梅学的是小儿科。但当时佳县缺医少药,医院不分科,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各科的知识,住院医生是24小时值班制,连续一周才能换班。一个星期日的晚上,路生梅已累至极点,心想这周的班总算快值完了,明天可以好好睡一觉。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一个肠穿孔的病人住院了,紧急的救治手术是在汽灯下进行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得救了,路生梅却昏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过来。

从医的这些年里,路生梅治疗过的患者不计其数,像这样数不清的事例太多太多,甚至县城里好多人都说“佳县城一大半的人都找路大夫瞧过病”。佳县王家砭的庄晨阳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找路大夫看过病,现在住在榆林,也有了孩子,但是给孩子看病还会来到佳县找路大夫,这就是佳县人对路生梅的信任。

路生梅(右一)为孩子们义诊。.jpg

路生梅(右一)为孩子们义诊

放弃返京机会坚守奉献48年

1981年和1983年,路生梅先后到北京协和医院和西安儿童医院进修。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两家医院都表示希望把她留下,老同学也劝她到香港大医院工作。虽然北京是她心心念念的家乡,那里有她的亲人、同学,去西安、香港工作她也会有更好的发展,但路生梅的心已扎根在了佳县,她深知“佳县这块土地就是需要她的地方,佳县人民需要她,佳县患者需要她”,她一心只想把学到的医学理论技术带回去,因此婉言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好意。

路生梅为老人检查身体。.jpg

路生梅为老人检查身体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和她同龄的大夫退休后大部分都被西安、榆林等医院返聘,但她放弃了年薪20万的聘书,继续留在了佳县。退休这一年,是路生梅在佳县为一方百姓奉献的第31年。然而退休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仍然有不少人每天都跑到她家里让给小孩看病。她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用良心、爱心、医术治病救人,坚持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造福佳县一代儿童。每天都有人来找她看病、检查病情,路生梅从来都是认真诊治,没有收过一分钱。

2000年,路生梅的丈夫高正胜突然心源性休克,抢救过来后,在榆林、北京来回奔波看病,侍候丈夫吃药、打针、吸氧以及照顾他的起居饮食是路生梅每天必做的功课。一生救过无数病人,对亲人却无回天之力。2007年5月14日,高正胜撒手人寰,这个老老实实的陕北汉子、对党无限忠诚的防疫战线的基层干部、孩子的严师慈父,与路生梅患难与共、相知相爱的丈夫与世长辞,这对路生梅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在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是佳县的父老乡亲安慰我、陪伴我、帮助我,强忍悲痛继续为病儿解除痛苦。”路生梅说。

退休后的路生梅(右一)经常义务为人们看病。.jpg

退休后的路生梅(右一)经常义务为人们看病

一心为了佳县老百姓

在路生梅家的一个箱子里,记者看到了她当初在北京上学时的照片、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的照片以及和全国著名医学教授的合影等。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贯穿了路生梅的一生。“当时我们那一届学生全部下乡了,后来许多同学返京,但是我仍然坚持在佳县从医。”她始终强调,在提高水平的同时,医生治病关键在良心。这句沉甸甸的话仔细琢磨,回味无穷。

这些年,路生梅还组建了佳县“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军人、关爱社会、关爱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榆林好人楷模”所得的现金奖励,全部用来帮助弱势群体。

正是路生梅的坚定付出和精湛医技,使她得到了佳县人民的认可,走进了佳县人民的心中。一提起路大夫,大家无不充满敬仰之情。路生梅的邻居李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做了数十年的邻居,她退休以后每天都有人找她看病,检查病情路大夫从来没有受过一分钱,有时病人非得给路大夫诊费,路大夫都坚持不要。”邻居刘先生说:“像路大夫这么好的人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

鞠躬尽瘁,无问西东。路生梅既是北京人,又是陕北人。从北京到佳县,从韶华到白头,这一待就是五十年。黄土地养育了路生梅,路生梅也用自己的一生回报着黄土地。面对回城的机会,面对丰厚的待遇,面对优越的条件,她都放弃了。路生梅把自己的青春芳华、把自己的无尽大爱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贫穷的黄土地,奉献给了生长于斯的人们。(图源陕西文明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