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近代中国动物保护的先驱
在中国近代史上,吕碧城可算是奇人一个,她从小接受传统的国学教育,诗词书画无不涉猎,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又是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同时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1928年,吕碧城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定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且她并不是光说不做的空想家,而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的人。一九二九年她曾在奥京维也纳万国保护动物大会上发表演说,前后又撰写过《谋创中国保护动物会之缘起》、《致伦敦禁止虐待牲畜会函》、《致美国芝加哥屠牲公会函》等文章来申说自己的观点。
由于吕碧城对动物的关爱并不被当时的人所理解,她与办报人平襟亚之间还曾发生过一件很不愉快的事。
吕碧城豢养的一条苏格兰牧羊犬被摩托车撞伤,在赔偿问题上与肇事者发生了争讼,本来也不算大事,但当时平襟亚所主办的刊物上却刊发了一篇题为《李红郊与洋狗》的文章,指桑骂槐,嘲讽吕碧城对肇事者不依不饶,把狗看得比人还重要。
自视甚高的吕碧城看到《李红郊与洋狗》一文后非常生气,到英国领事公馆向卓领事投诉。卓领事与吕碧城关系不错,又身兼会审公廨领事团的陪审官,遂下令拘捕《笑报》主编平襟亚及《李红郊与洋狗》一文的捉刀人王小逸。二人闻讯潜逃,开庭时均未到场。在卓领事的授意下,法庭将《笑报》主办人之一李春荣判处欺骗公堂之罪,关押三个月。
平襟亚躲过庭审,改名沈亚公,辗转隐藏于苏州等地。吕碧城没有达到澄清事实、恢复名誉的目的,不肯息事宁人,将平襟亚的照片发到报馆,自费刊登广告通缉他。她甚至表示,愿意以慈禧太后亲笔描绘花鸟画为赏,希望捕获平襟亚。但平襟亚始终藏匿不出,吕碧城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案件中止审理后,被搁置下来,但政治形势很快发生了重大变化。
1927年5月北伐军进入上海,收回领事裁判权。平襟亚敏感于时局之变,委托律师去函询问吕碧城是否继续诉讼,吕碧城失去卓领事的保护,其因为动物受伤而索要赔偿的做法,也不为时人理解,意识到诉讼已无胜算,就决定不予理会。平襟亚的律师向法院申请撤销通辑令,并回到了上海。这起女作家的“狗官司”,遂以不了了之的方式结束,其中蕴含着近代中国人对待动物的思维之变化,更是很少有人意识到。
十九世纪末,动物保护主义作为一种“他者文化”传入中国,在当时的思想土壤中艰难生根,因曲高和寡和衔接障碍而难以发展。吕碧城游历欧美归国后,兼采西方平等观念,融合中国古代同情万物的精神气质,构建了以“护生”为核心的动物保护理念,成为近代中国动物保护的先驱。从1928年起,吕碧城致力于“护生”思想的传播和动物保护运动,通过在《大公报》上撰文,以及出版著作《欧美之光》,传播其保护动物理念。她还经常发表演讲,宣传动物保护,呼吁建立中国的动物保护协会,其设想虽大多并未成功,却为中国动物保护理念的早期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