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芯菱:台湾少女的“高转速”公益人生

编辑:渔舟

11岁时,她就开始投身于公益。14岁时,她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20岁时,她被写进了台湾的教科书。这个出生于寒门看惯了疾苦的女孩,在获得了巨大财富后,选择了付出,帮人们寻找光亮,走出人生的低谷。她说,“真正的穷不是没钱,而是没有能力付出。”

沈芯菱2_副本.jpg

公益初衷:帮别人实现梦想

11岁见爷爷和邻居种植的文旦(柚子)滞销,成立农产联合产销平台,12岁架设安安免费教学网站,至2013年已累积一亿四千万次的教材点阅率,14岁行走台湾和离岛拍摄人物图像……

生于1989年的沈芯菱,却是一位早早投身公益的“前辈”。回顾这一路走来,她表示起初只是单纯帮助身旁的朋友,并不知这就是做公益,例如安安学习网站的架设,是为帮助班上一位名叫安安的同学,而帮爷爷卖文旦也是意外延伸到协助全台农友。

“许多事都不是事先安排,而是认真做好每件事,例如安安网站设立后又安排了实体教学活动,在过程我发现学生因视力不好而有不专心的状况,触动了要协助没钱配眼镜的学生,此外,因从小生长在云林,身旁有许多新移民,因此开始透过网站着手,提供新移民所需的资讯。一开始都没有设想要做到多大多好,直到这几年,我一直强调不管自己有没有梦想,都要帮别人实现梦想。”


公益人生:兴趣是驱动力

在架设“农产联合产销平台”和“安安免费教学网站”后,国三那年,她又走访台湾拍下草根台湾脸谱,原因是许多邻居长辈过逝前,竟只有身分证上那张照片。一次放学时间,她见一位来接孙子的阿嬷,因怕被孙子同学笑而躲在电线杆后,而在沈心菱眼中,这都是很伟大的记忆,因此有了要走遍台湾用影像记录的想法。


在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无忧无虑,对未来都还迷茫的时候,她的目光却已触及到了整个社会,她立志要建立保存一部“庶民生活历史”。 她一人骑车环岛,走遍全台上千村落,用相机拍下每个遇到的真实面孔。辛勤收割的农民、生计不稳的流动摊贩,佝偻着身影的拾荒者……都被她认真的用相机记录着。


十多年的行动过程,沈心菱表示困难其实很多,也曾感到过孤独与无力。师长也曾开口:“这是大人的事,你一个小(中)学生怎么可能做?”而同学即使有心想帮忙,也会因家长反对而退出。


但她说许多事都是边做边学,也正因时间有限,才让人发挥潜力,更把握时间。如今许多伙伴都是网路招募而来,每位都身兼多职,当成果慢慢出来,就有越来越多人加入。至于收入来源,她在国中便成立摄影工作室,而目前所做的一切公益行动,全数支出都来自个人收入(奖学金、演讲、接案子做网站),仍不接受捐款。


面对几乎都把时间花在公益的生活,她笑谈:“做公益,其实是与生活平衡这个目标是不冲突的。平常我也阅读、看电影、听音乐, 并不是24小时都在做这件事;我很幸运做公益就是兴趣,并且能结合我的工作,有几次出门没带相机记录,感觉就比较走马看花,而像草根脸谱留下记录、前年去印度拜访,都是工作和生活并行,是用旅行的眼睛去看待日常生活,不因专注杂事而遗忘了重要的事。”

公益导师:父母的言传身教

自幼和父母摆路边摊的回忆占据了沈芯菱的童年,却因父母包容、慷慨、与人为善的身教,让她在艰困中学会分享,对其影响至深。

“父母不会告诉我正确答案,而是慢慢引导我……他们重视的是态度。”父母影响了她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的是善良和个性,而非头衔或外在条件,也影响她在公益这条路上,更了解这个人背后的故事 ,因为“一个人背后都是一个时代。”

“有人说贫穷会造成两个影响:一个是更爱钱,一个是更了解贫穷的人,而我很幸运是后者。爸妈会说我们的钱就是取之社会,我的第一笔收入爸妈只拿了红包,把钱退给我,强调多的钱不能拿。”

“人要常给,不要多拿。”这是沈心菱父母常告诫她的话,“如果自己赚的钱都藏口袋,老天爷可以给你,有一天也会要回去。”(图源网络)

 

人物小传

沈芯菱,1989年11月生,台湾云林县人。11岁开始投身公益,十多年来独力支出800余万元,温暖400万寒门子弟。《商业周刊》称之为“台湾版的诺贝尔和平奖”,《时代杂志》称她是“天堂掉落凡间的天使”。获选“台湾百年代表人物”,被十本教科书列为青年典范。

幼年时期,随双亲摆设流动地摊,半工半读、居无定所。 11岁,用母亲四处借贷购入的中古电脑,成立服装网站,逐渐稳定家计。同年,成立农产联合产销平台,至2013年帮助家乡数十户柚农产销120多万斤。13岁,架设“安安免费教学网站”,汇编数十万笔多媒体影音教材。14岁,成立免费补习班,免费教导云林县偏乡75位弱势学子。同年,拍摄草根台湾脸谱,至2014年拍摄近三十万张影像、数十万字田调和口述历史,架设数位典藏数据库,至2014年获2300万次点阅率,并受邀于北京奥运、美国杜克大学、印度设计学院、小巨蛋天幕特展。15岁,发起“全民吃柳丁”运动,保障农民权益。 16岁,举办“FORMOSA青少年创作展”,帮助两百多名青少年完成创作梦想,并资助弱势青少年创作基金。17岁,为数十所原住民部落发放1600多台电子辞典,致力缩短城乡落差。同年,推动弱势免费配眼镜,供单亲、外籍、隔代家庭等孩子验光、矫正与配镜。18岁,为新移民架设学习网站,提供多元资讯及闽南语影音教学。19岁,发起柬埔寨失学儿童宣言,E世界领袖、携手计划及教育宣言。20岁起,受邀全国各大企业、大学院校、高中小学巡回演讲,至2014年举办五百多场讲座。21岁起,持续探访上千位乡亲父老,纪录土地与人民的心声,制作电子书、教材教案,传承台湾生命力。22岁,纪实Naluwan祖灵大地─台湾14族原住民采风录,盼发扬原住民文化。23岁,推动“台湾希望工程”,致力于土地正义、弱势教育、人文历史、扶贫志业,永续志业。24岁,推动“HOPE 1132偏乡校园”生命教育演讲列车,透过知识启蒙工程,让一句话、一个观念,带来学子一生的改变。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