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妈妈守护马鹿四十载 实践环保挽救濒危野生动物
[原标题:藏族妈妈四十载守护马鹿 自家牧场成国家级保护区核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员白玛次旺年仅19岁,他以此形容母亲向秋拉姆对西藏马鹿的情感。该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就是以向秋拉姆家的牧场为中心建立并升级而成的。
“啧儿,啧儿,啧儿……”呼唤起马鹿,老人的声音绵远而悠长。初冬,那德塘山脚下浅草苍黄。数十只马鹿扬蹄而来,围在向秋拉姆的身边。
偶然的善举成了40多年情谊的伏笔
一个女人,一群马鹿,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故事还得从40年前说起,当年,向秋拉姆正直豆蔻年华。有一夜她家门前来了3只受伤的小马鹿,纯真的向秋拉姆见状,没有丝毫的犹豫伸出了爱的双手。出于天然的母性,向秋拉姆把这三只小鹿当孩子一般细心呵护:没有鹿奶喝,她就挤牦牛奶喂养小鹿;小鹿晚上怕冷,向秋拉姆就与小鹿同睡,仿佛母亲照顾婴儿般小心翼翼。
小鹿长大后回到了属于它们的世界,回归自然的小鹿并没有忘记这位特殊的妈妈,每年都会回来看望向秋拉姆,与此同来的还有另外一群马鹿。
难以置信这个故事是真的,然而向秋拉姆望着鹿群那无限柔情的眼神,鹿群对向秋拉姆的信任亲昵依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叫我在刹那间明白:原来感情世界里,除了爱情亲情友情之外,还有一种纯粹的爱,纯粹的陪伴,果然唯有陪伴是最长情的诗篇。
时过境迁,人在鹿在约定还在
约定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个女人,一群马鹿,就这样结下了情谊,达成了默契。每年夏季,马鹿会在高山草原上生活;每年入冬,马鹿便会跑下山来寻找向秋拉姆,它们知道,山下有人在等待着;即使鹿群不下山,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也会在眨眼功夫间冒出来,这纯粹的情缘让我不由自主想起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
马鹿下山之际也是向秋拉姆和老伴儿最忙的时候。他们要给马鹿准备元根、盐巴等食物。40多年过去了,如此漫长的时间足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天真少女也成了满脸皱纹的老人。然而人在,鹿在,约定还在,马鹿与向秋拉姆的故事并没有断过。
西藏马鹿,又称为“马鹿西藏亚种”,是中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
此前,国际上一度认为西藏马鹿已经灭绝,而现在,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马鹿8000余只,较2005年增长了60%。向秋拉姆亲历这一增长,她笑称“自己是最幸福的马鹿妈妈”。
年复一年,“马鹿妈妈”的“孩子”越来越多。
保护野生动物,爱会继续延续
1993年,西藏成立类乌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以向秋拉姆家的牧场为中心规划建立。2005年,该保护区升级为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206平方公里。
现在,“马鹿妈妈”不仅只是向秋拉姆的“代号”,更是周边农牧民的共同称号——近五年间,该保护区从未发生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事件。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副主任科员段世昌介绍,保护区现有较为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系统,近500人的兼职管理员与周边乡镇近2000名的护林员共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对马鹿的保护,是爱上了。”向秋拉姆去年已经退休,因“每天都在想马鹿”,便回到保护区继续工作。老人长年劳作,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已经弯曲变形,裹着厚厚的老茧,可保护区内的马鹿都很享受老人的抚摸,一个劲用脑袋往老人身上蹭。
“我曾经也想去城市发展,但是妈妈的执着感动了我。”白玛次旺希望像妈妈一样把马鹿照顾好。“马鹿妈妈”的丈夫扎嘎次旺,儿子白玛次旺和仁青次培都是保护区的管理员。
近些年,西藏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较好保护。截至2014年,藏羚羊增至20万只,野牦牛增至2万余头,黑颈鹤增至8000余只,滇金丝猴的数量扩大至700多只。(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