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同胞的国际友人:南京城祭八十周年,最大的公益是和平

编辑:啸阳

南京大屠杀_副本.jpg

参与国家公祭仪式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国难八十周年纪念日。八十年前的今天,六朝古都南京城沦陷,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古城,残杀劫掠长达六个星期,三十余万同胞惨遭屠戮,长江血染,金陵城寂。

也正是在八十年的这个季节,一批国外友人站了出来,他们无力阻止日寇的暴行,但是却用自己的力量,在刀光血影下,尽最大的努力保护难民,挽救了无数同胞的生命。

这些人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约翰·拉贝,有约翰·马吉、史迈士、明妮·魏特琳等等,等等。

我们在今天举行了隆重的国家公祭仪式,勿忘国耻、勿忘日军暴行的同时,也请不要忘了当年保护、救助同胞的国际友人。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他们营造生命的避难所

1937年12月13日至次年1月,南京沦陷期间,在各国使者、记者等外籍人士纷纷撤离、南京成为人间地狱时,还有20多位外国人自愿留宁,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1937年11月15日,由7个美国人、3个德国人、4个英国人和1个丹麦人组成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立,随后又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

南京城.jpg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部分成员。左三为约翰.拉贝。

金陵大学社会学教授史迈士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世界的呼唤》上,认为西方传教士们在这时撤离南京,无异是“逃跑”。从1920年就开始在金陵大学历任教、曾任金陵大学政治系和历史系主任、副校长的美籍教授贝德士那时全家正在日本度假,他非但没有庆幸自己躲开浩劫,还与家人分别,冲破封锁,只身回到南京。

金女大代理校长魏特琳在学校设立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收容了一万多名妇女和儿童。日军进城后,开始了持续六个多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成千上万的妇女和青年姑娘涌进金女大,挤在教室里,睡在实验室桌子上,蹲在楼梯和过道中,露宿在室外的草坪上……魏特琳像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保护着她们,尽可能地救出被抢的年轻女孩,并用日记忠实记录着日军暴行。金女大难民所后来被迫关闭,但还有大量不愿回家或无家可归的妇女滞留在那里。魏特琳不顾忌日军命令,继续收留她们,甚至又收留了原属于其他难民营的女性。她还在金女大创办了22个难民学员班,设立职业训练班,创办一所女子实验中学,既保护了妇女安全,也确实提升了她们重新生活的信心和技能。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办事处负责人,也是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他利用自己的德国人身份,统筹安全区工作,与日军斗智斗勇,寻求国际援助,为保护难民立下头等功劳,被世人尊为“中国的辛德勒”。在安全区总部里,不断地有人进来向拉贝报告抢劫、强奸的消息,并把他拉到现场。大多数情况下,拉贝只要大喊一声“德意志”或“希特勒”,日本兵就会立刻变得礼貌起来或像老鼠一样逃跑。他还在自己位于广州路小粉桥的住宅内设立了一个小型难民所,收留救护了六百余名难民。拉贝撰写的《拉贝日记》,记录了有关日军暴行的500多个惨案,和《魏特琳日记》一样成为控诉日军屠杀的铁证。

拉贝日记.jpg

拉贝日记影印版

在南京城内25个安全区难民所中,最大的是金陵大学校园难民所,收留难民3万多人,由金陵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贝德士、社会学系教授史迈士、农艺学系教授里格士与林学系留日回国的陈嵘教授负责。在南京城外的江南水泥厂难民所,主要接纳南京郊区栖霞、江宁、汤山、句容的农民,以及溃散的中国军队官兵。德国人卡尔·京特与丹麦人辛德贝格不仅在这个难民所里收容、救护了3万多中国军民,而且还阻挠日军焚烧工厂附近的摄山镇,关心与帮助栖霞寺和尚设立的难民所。他们俩原是应中国厂家邀请,在战火纷飞中,从上海特意赶到南京城郊,以德国禅臣洋行与丹麦史密斯公司这两家出售机电设备公司产权代表的身份,承担保护江南水泥厂任务的。

辛德贝格.jpg

为阻止日本人进入难民区,辛德贝格在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旗

难民们说:“使中国人免遭彻底毁灭的惟一原因,就是南京有为数不多的外国人,”称赞他们为“保护神”、“活菩萨”。这些外国友人不仅保护普通中国难民,还冒险救助了一些隐藏在难民中的中国军官,如第72军军长兼第88师师长孙元良被魏特琳藏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难民中,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被贝德士密藏在金陵大学管理大楼最顶层密室,教导总队第二旅参谋主任廖耀湘被卡尔·京特与辛德贝格藏在江南水泥厂的难民营中,负伤的中国飞行员王光汉被拉贝藏在家中养伤。他们后来都被安全送出南京,成为抗日力量。

记录暴行向世界控告

他们是正义的勇士

外国友人还用他们的笔、照相机、摄影机等,记录下他们亲见亲闻的日军暴行,向世界公开和控告。早在1937年12月15日,贝德士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新闻稿《南京一瞥》。美国记者德丁等人以这些材料为基础,写成新闻稿,以《美国传教士叙述的南京恐怖统治》为题,发表在1937年12月22日的《纽约时报》上,成为最早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之一。

美国传教士马吉牧师冒着生命危险,用电影摄影机在南京安全区与鼓楼医院偷偷拍摄了反映日军暴行的电影记录片,电影胶片长达400英尺,分为8卷。1938年1月23日,由获准离开南京的美国牧师费奇将胶片缝在驼毛大衣的衬里,带往上海,即送柯达公司冲印,复制了4套,成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实录影像。在这些铁证前,日本政府迫于国际舆论压力,不得不将大屠杀主要责任人松井石根及以下将校80余人撤换回国。贝德士等人还在日军严密控制下,组织人员,调查日军利用毒品贸易毒害市民情况及南京地区因战争损失情况。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国际安全区总部,从左至右分别为:Zial先生(俄罗斯鞑靼)、Hatz先生(奥地利)、拉贝先生(德国人,任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任)、波德希伏洛夫先生(白俄罗斯),马吉牧师.jpg

南京国际安全区总部,从左至右分别为:Zial、Hatz、拉贝、波德希伏洛夫、马吉牧师。

日军对于这些阻挠他们暴行的外国人自然非常痛恨,将他们与外界一切联系隔断,不允许通邮、通信、通电。金陵大学鼓楼医院行政主管麦卡伦在1938年1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日本人但愿我们全部离开南京,但我们现在已停留这么久,而且知道如此之多,他们不许我们离去。我们简直就是囚徒。”而且,日军的烧杀淫掠也波及到几乎所有留在南京的外国人,烧毁他们的房屋,抢掠他们的财产、汽车,甚至伤害他们身体、威胁他们生命安全,如日军于1937年12月19日在鼓楼医院枪击麦卡伦、1938年1月26日殴打美国驻南京使馆领事阿利森、金大农艺学教授里格斯12月16日在阻止日军将平民带走时遭到殴打。

1938年1月11日,日军还包围、查抄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日军借口寻找一包被中国难民抢去的衣服,在11日中午12时多,包围了设在宁海路上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所在地。在未征得拉贝同意下,日军冲进总部搜查各个房间。下午1时30分,同一群日军再次包围总部,翻墙再次冲进总部搜查,并殴打总部的中国工作人员。直到下午2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稽察克勒格尔赶来,找出那包衣服,并请来伪市自治委员会官员王承典作解释,日军才撤离总部。

面对毫无人性的日军,外国友人们都作好了随时遭遇不测与献身的准备。1938年3月8日,史迈士在致朋友函中,回忆起在日军大屠杀期间的一个夜晚,几个美国传教士议论说:“我们之中谁最先被杀死,我们就把他的尸体抬到日本使馆门前放着”、“我愿要么做那个被抬的,要么去抬别人。”日本战败后,这些外国友人又纷纷站出来,在法庭上指控日军暴行。如1946年8月15日,马吉牧师在东京出庭作证,向法官陈述了他在南京亲眼目睹的种种日军暴行。南京军事法庭审判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时,放映了弗兰克·库柏编导的影片《中国的战争》,其中有很多马吉拍摄的镜头。工作于鼓楼医院的美国医生威尔逊在东京审判书面证词中写道:“日军入城后不久,送往鼓楼医院救治的平民人数急剧上升。日军针对城中平民的暴行在持续六周多后才开始减退。我保证以上所述完全属实,1946年6月22日。”

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jpg

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

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主席的贝德士在法庭上指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大屠杀持续的6个星期内送交日本大使馆70多个报告,具体记载了数千起暴行案件。在最初三周,他本人几乎每天带一份报告前往日本使馆,而这些报告内容迅速经使馆送往东京,外相广田宏毅、上将松井石根、参谋长武藤章等高级官员不可能不知晓。1948年11月4日,这三名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受到了应有惩罚。

 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主席的贝德士.jpg

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主席的贝德士

常常遗憾未能尽更多努力

他们是中国版的辛德勒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中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一直生活在和平环境与工作在学校中的魏特琳第一次目睹了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感到震惊与愤怒。12月16日她在日记中写道:“今晚一辆载有8———10名女子的车子从我们这儿经过。当车子开过时,她们高喊‘救命,救命’。街上和山下不时传来的枪声,使我意识到又有一些人遭受悲惨的枪杀命运,而且很可能他们不是士兵。

魏特琳作为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见证人,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这些人认为战争是民族的罪行,是违反在天地万物心灵深处创世精神的一种罪过,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那些无辜受害者,以及献给那些家庭被烧、被抢,或是那些在战争时期被大炮、飞机炸伤的人,帮助他们康复。”一次,她看见一个中国小男孩戴着日本国旗的臂章来给住在金女大的姐姐送饭,便上前对那小孩说:“你不用佩戴太阳旗,你是中国人,你们的国家没有亡!你要记住是哪年哪月戴过这个东西的,你永远不要忘记!”说着,她帮那个男孩把那臂章取了下来。她在日记中写道:“从军事角度而言,占领南京也许会被认为是日军的一个胜利,但从道义方面而言,这是失败,是日本民族的耻辱。”

明妮·魏特琳.jpg

金陵女大难民营工作人员合影。左四为魏特琳。

1940年,魏特琳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

1940年5月14日,她在多方的劝说下离开南京回美国治病。她在日记中写道:“多年来我深深地爱着金陵女大,并且试图尽力帮助她。”她这样说了,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她将不得不离开她无限热爱的这一切了。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这位坚强保护了上万名中国女性的斗士对于无法拯救更多平民深感自责,最终无法承受精神伤痛的重压,她选择这一有意义的日子,在家中点燃瓦斯炉自杀身亡,死在了印第安纳州一间普通公寓里,年仅55岁。在遗书中,她写道,她在中国的传教失败了,与其受精神之苦,不如一死了之。临终前说:“如果能再生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她的墓碑上用英文刻着:明妮·魏特林,观音菩萨,到中国去的传教士 。但在最醒目的地方刻下的,却是四个中国汉字——金陵永生。

魏特琳.jpg

明妮·魏特琳塑像

除了魏特琳,还有很多同行的国际友人。约翰·马吉:屠城影像记录者;乔治·费奇:暴行真相的揭示者;约翰·拉贝:73天南京浩劫的见证者;罗伯特·威尔逊:为南京缝合创伤;贝德士:为历史作证;辛德贝格:在南京的106天帮助2.2万南京难民;除此之外,福尔、马骥牧师、希尔兹、汉森、舒尔兹、皮克林、史波林、贝兹、莫尔斯牧师、利恩、特里默医生、里格斯、费齐......这些国际友人,都在这场国殇浩劫中,为国人同胞施以援手,他们是公益的最高典范,是用生命在挽救生命。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国耻与历史不能遗忘

为了更好的守护和平

今天地南京城,举行了重大的国家公祭仪式。

在仪式现场,来自南京的学生代表,共颂一首和平宣言。以此结尾,共力共勉。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八十整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二零一七,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

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南京国殇,国耻与历史不能遗忘,我们珍爱和平,也要守护这份和平,和平才是最大的公益。位卑未敢忘忧国。

愿华夏大地阳光永照,愿世间再无血泪,愿山野遍满鲜花,愿山川河流延绵不断,愿孩子们满是笑容,愿文明存续,愿生灵不息。(图源网络)

国家公祭日.png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