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说什么佛系,说白了你就是懒
一夜之间,“佛系”成为中文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词汇,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一大波“佛系”概念汹涌来袭。到底什么才算是“佛系”?年轻人们真的正在变得与世无争吗?
佛系的核心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举个例子,佛系员工就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
别看到这儿就没兴趣往下看了。耐心看完全文,毕竟在最后有惊喜!
最近,有关“佛系青年”的话题,引发了持续热议,主流媒体纷纷批判这种消沉颓废的人生态度。然而,在谴责声讨的大潮中,共青团中央微博竟然公开给一位剃光头的“佛系青年”点赞。青年时报、浙江在线、腾讯网等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女生金路亚
这位剃光头的“佛系青年”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女生金路亚。其实,团中央不是为她这一次剃光头点赞,而是源于一年前她把留了小半生的秀发剪下,捐给了“青丝行动”,也就是把头发做成假发,送给癌症化疗小朋友。她是杭电“创行”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参加“盲盲仁海”的公益行动,致力于用互联网改善视障者的生活,同时担任马拉松视障陪跑员……公益女孩金路亚的事迹传开之后,网友们借她的“光头”做起了文章,略带调侃地真诚称赞她是有“佛心”的“佛系青年”,是一位“正能量佛系青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女生金路亚
一则晚了一年的“新闻”,却依然令人感慨万千。善心善行,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头秀发对于一位美丽的姑娘的意义,恐怕很难用言语表达。为了给化疗小朋友“遮风挡雨”,她却毅然剪下,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没有任何渲染鼓噪……无怪乎网友纷纷发自内心地称赞——“你现在的样子最美”。尤其在“佛系青年”泛滥的情形下,更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和时下许多流行的青少年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也源于日本。客观地说,“佛系青年”一词的流行,既有真的一面,也有假的一面。简而言之,“佛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年轻人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以及阶层固化问题,但甘心“佛系”的年轻人毕竟只是极少数,热衷于转发的年轻人,绝大多数人是一边自我调侃“佛系”,一边不屈不挠地奋斗。
即便如此,“佛系”文化的风行,依然不可等闲视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审视,某种程度上折射了现时代年轻人群体普遍的迷惘和焦虑。究其根本,则与网络空间方兴未艾的“丧文化”密切相关。“佛文化”和“丧文化”虽然有所区别,但两者之间的界限其实非常模糊,“与世无争”和“玩世不恭”之间也只有一步之遥。倘若任其滋长,极易滑向逃避现实的“懒系”文化。另据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研究发现,如果一种亚文化可以赋予特定群体更具有辨识度的身份属性和精神风貌,那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写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换言之,“佛系”文化的影响完全可能从虚拟世界溢出到真实的社会空间,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如何引导喜欢游戏“新概念”的年轻人走出“佛系”文化的阴影,实乃刻不容缓之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益女孩金路亚为患癌儿童捐秀发之举,胜过千言万语。
面对有一颗“佛心”的公益女孩,凡事“随缘”的“佛系青年”们当脸红。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这类的佛系虽然没什么不好,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闲好从容,但讲究“偷闲”,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绝不能做颓丧消沉的“佛系青年”。不论事业、家庭、学业还是爱好,人生在世总要有自己坚持的信条并为之不懈奋斗。
“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是每一个人的必经过程。我能做的就是遵从自己当下的热爱,把想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诚哉斯言!人生由自己定义,只要不停止奔跑,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酷炫人生!
感谢你坚持看到了最后,我只想说一句:别老拿什么佛系当借口,说白了,你就是懒!(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