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和平的佛系,本质上是龙虾不得直接下锅的善意

编辑:啸阳

前段时间听闻这样一件事,让人不禁赞叹社会风尚的拔节生长。江西鹰潭一位12岁学生无意划伤一辆路边停放的汽车,写信道歉还留下120元钱,“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以挽回您的损失,也为了表达我的歉意”。车主辗转联系到这名学生,将120元钱退回,并写信赞赏“勇于承担和真诚的道歉”。一个是“诚信男孩”,一个是“好心车主”,车辆一点剐蹭反让两人成了“忘年交”。

道歉信.jpg

善心“花开一朵”,善意便能“梅开二度”。给善良一个积极的回应,善行就会不断传递下去。让善行不独行,需要每个人的主动担当、主动坚守。现实中,车辆剐蹭再寻常不过,不小心损坏别人物品的事情也多有发生,如何少一些逃之夭夭、互相指责甚至大打出手?“诚信男孩”说,他不是故意的,当时也没人看到,但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就要赔偿,这是做人的原则,否则就会寝食难安。“好心车主”说,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站出来承认错误,这样诚信有加、主动承担的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善意的你来我往,就这样书写出一首“诚信歌”,让人们重温了诚信、责任和宽容的大义。

01.jpg

02.jpg

提到善,近日,在河南开封,市民张先生在外卖平台上订了50份热粥,注明送给路边除雪的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他一个人的好心,很快引发了一连串的好心:商家给订单加了量,接单的送餐员把订单分给10位同事送、少挣配送费也要及时把热粥送出去,外卖平台退还了粥款还奖励张先生500块钱。一人行善、众人接力,这个都市传奇,给凛凛寒冬添了融融暖意。

03.jpg

04.jpg

除了张先生这样的善行善举之外,当南方普降大雪的时候,一批又一批志愿者走上街头,清雪扫路,一时间,一座又一座城融化了积雪,暖了小城人心。

05.jpg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曾几何时,老人倒地而不敢扶,有人落水而不敢救,更有一些“为老不尊”的,让人直呼“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这样的言论,公众道德的冷漠一度让社会道德水位降得很低。有人哀叹:我们这个社会,路人太冷漠,好人在微博,都是打“嘴仗”。而今,引导公众学善、向善、从善的激励机制逐渐完善,像“诚信男孩”“好心车主”“送粥小哥”这样让道德和善意流动起来的故事越来越多,社会道德水位已经水涨船高。正如专家所强调的,公众道德建设必须突出“低起点,小视角”。“低起点”就是从社会公德抓起,“小视角”就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制度有保障,公众有自觉,水到渠成才能好人层出不穷,善事接连不断。

5a5c5bf332cb8.jpg

善念需要呵护,因为它往往具有利他性,需要行善之人让渡资源、时间、精力等等,要付出一些成本。虽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带来的心理感受很棒,但是,毕竟是一种文明驱动、超我行为,不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这样的本能驱动,一犹豫,或者稍有顾虑,就过去了。看到环卫工人在冰天雪地里辛苦,相信很多人都会涌起怜悯之意,也愿意做点什么,可是,真去做的,就少很多了。又比如路边的流浪猫狗,有些人喜欢,会买些吃的喂一喂,会做个纸箱给流浪小动物搭个窝;有些人不喜欢,于是会借着妻子怀孕,张贴告示,要求全小区的人民群众不要养猫狗,做一个社会的“文明人”,然而这真的是文明么?善与爱,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俯瞰,不是利己,不是说在嘴上的,而是放进心里的,做出实际的利他。

06.jpg

举个例子,前一阵瑞士发布了一条新法律,要求保障龙虾最起码的生命尊严——无痛死亡,所有的龙虾不得在存有意识的情况下直接下锅。消息传到国内,一时成为笑谈。然而细细想来,瑞士人真是有颗“金子”般的心,不仅有爱,还有钱。早在新法实施前,瑞士大报《新苏黎世报》就批驳道,这只是“官僚主义的唯意志论”,是“标准的空想”。为这些“空想”制定法律、进行宣传再到实施,“不知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还有媒体揶揄“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只是有些更平等”。蜘蛛和跳蚤为什么不在受保护之列?瑞士怎么还允许打死苍蝇而不受惩罚?

龙虾.jpg

这些刻薄全是出于羡慕嫉妒,没有恨。嘻哈的宗旨不是“爱与和平”,瑞士的《动物保护法》才是。比如金鱼的鱼缸必须有一面是不透明的,以保障金鱼避免害怕;比如养豚鼠必须养2只以上,以保证其有一定的社交空间;比如养猫必须保证居住空间高于2米,且每只猫必须有至少7平米的活动空间以及单独的猫砂盆;比如动物可以上法庭作证甚至可以请律师,以避免被虐待……这样设身处地为动物着想,怎么说也是柔软的人。像一位知乎网友说的,凌迟变成枪刑再变成讨论是否应有死刑,保护的从来都不是犯人,是人心的脆弱和敏感。只有将它们提上日程,这个世界上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己正给别的生命带来巨大且不必要的痛苦,进而在生活中保持自我警戒和自省的心,竭尽所能不伤害他人。当你已经开始考虑金鱼的安全感时,根本不会在电梯里抽烟了吧?当你要求给豚鼠社交生活,应该不会把孩子反锁在家吧?这么看来,先敲晕龙虾,再放进锅里,也没那么滑稽了,甚至还有点可爱。

瑞士.jpg

瑞士国土41284平方公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呵护善念,需要自己下修身功夫。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更需要社会助推,营造好环境。“德不孤,必有邻”,转过一层说,德有邻,更不孤。试想,旁边坐着一帮说闲话的、冷嘲热讽的,还是坐一群热心肠的、踊跃帮忙的,哪种更容易“孵化”好行为?

社会道德建设呼唤这样的行动派、实干家。最近不是流行佛系青年么,其实佛系说起来也并非不好,不争不抢不追不闹,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倘若真是如此,人人成为美德的播种者,成为善意的承载者,整个社会就会成为崇德向善的广袤森林,我们的生活也似乎能成为汇聚善的海洋。

善与爱,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对世界存有一点点诚意,一点点尊重,一点点对生命的热爱和喜欢。(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