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你是蛙妈妈,还是那只旅行中的小青蛙?
这几天笔者也是在朋友的安利下玩到了这款佛系养呱游戏,对的,这次的养成对象不是美型纸片男,也不是萌系小姐姐,没有SSR,也无需对小猫小狗隔空铲屎,而是照顾一只货真价实的——青蛙。对的,青蛙,呱!
游戏里你扮演的是一只蛙妈妈,你有一个酷爱旅行的蛙儿子,于是你需要为儿子准备好行李,准备好食物,让他(它)能够无忧无虑的出门旅行。
这款游戏没有强烈的感官刺激,没有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激励,也没有“王者农药”团队协作一致拼搏的斗志。游戏中的电子宠物青蛙,总是一个人在生活和旅行,他(它)也许会带一些土特产给家中的你,时不时寄一些自己在旅途风景中的合影明信片,你只能在家中守候,等蛙回来,却不知道它在外面究竟过的好不好,有没有吃饱睡好,有没有交到新朋友,你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为它收拾好行囊,然后一次又一次的盼它回家。佛系的玩家、孤独的青蛙,简单到没有互动的游戏,但养了蛙之后,却找到了为人父母的感受。儿子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回来,到底有没有危险……这些都是你担心的地方,毕竟有的蛙出去了十几天也没回来。于是很多人就在朋友圈里刷:“儿子还没回来,我好着急”“儿子一天到晚不出去,为什么?”“儿子又给我发明信片了,激动”……
玩这个游戏,基本上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等。
永无止境的等,等到地老天荒,等到海枯石烂。
这只冷漠的呱呱完全不受你控制,在家里不会和你有任何互动,想去哪就去哪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种感觉如此熟悉,如此贴心而动人。在蛙的背后,我们成为了在我们身后的、身体已不如前的老父母。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给予你安慰,天冷了叫你添衣,月末了问你钱还够不够,过年了,问你要不要回家——我们的老父母。
想要蛙出门多带些吃的,又怕它背着太重。想要蛙多看点书,又怕它太用功累着了。想要蛙多去外面看看世界,又挡不住心里想它念它。想给它打个电话问它好不好,又怕给它增加了负担……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父母的心情,他们对我们的爱早已嵌入生命里,如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永远也不会消失。听了那么多大道理,最后“养蛙方知父母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今天的只是担忧自己的蛙一天没回家,可是父母已经为自己牵挂了十几年二十几年。
这一瞬间,笔者忽然想起网上看到的一组图:
有这样一个让我们牵肠挂肚的小家伙,天天盼着他吃饱穿暖,甚至埋怨他早出晚归,望着空空如也的家思念着他,看到他的明信片知道他过得好就安下心,这不正是,咱爸咱妈的日常生活吗?我们害怕向父母展现真实的自己,厌烦他们的唠叨,担心自己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有时候不开心,不发朋友圈或者把爸爸妈妈单分一组屏蔽出去,可他们最害怕的,是不知道身为儿女的我们过得好不好。
龙应台说: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相守为目的,唯有父母之爱除外。爱得越深,越要拼尽全力把他推向更高更远的平台,然后又痴痴地盼着儿女回归。
小青蛙像是我们大部分人成长路上的一个缩影。人生的路那么长,不是每个风景,每趟出行父母都能陪孩子一起走。
但不论我们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日看尽长安花,还是独自躺在房间,失眠而孤独,而他们一定如同现在的我们一样:翻翻你寄来的明信片,努力劳作,种更多的三叶草,准备更多的小零食,等你回家。
想了想,身在远方的你,有多久没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呢?身为人父人母的你,是否也一样思念自己的孩子呢?
既然这样,何不给父母打个电话,发一个视频请求?
百善孝为先。不要再留爸爸妈妈独自看着自己的朋友圈出神,就像咱们守着信箱等蛙来信那样。
快过年了,能回家就回家吧,回不去,那也常联系,别让咱爸咱妈惦记。(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