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路途遥远,不忘初衷

编辑:拉布

01.jpg

如果给你一年的时间,你会选择干些什么,深造、创业还是旅游?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郎朗读书声唤醒了太行山中的清晨。

平型关中学,西部无数乡镇中小学的缩影:绵延的群山中,方圆数里孤零零的建筑,在这料峭的寒风中显得十分寂寥,却有着代表着温暖和希望的朗朗书声。

习总书记说过:“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山大来,怀揣着责任和梦想。虽然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或许改变不了太多;但是他们坚信,只要付出了汗水,总能给需要的人带来阳光和梦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去偏远地区支教,他们把目光放在孩子们身上

山东大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文学院2017级研究生刘琛说:“在你未曾关注过的世界,有很多你不曾触摸过的生活,而我们想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些改变,让他们看到更多新的可能。”

02.png

这名山东大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团员刘琛,去年一年在山西省大同市的灵丘县上寨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刘琛说,灵丘县是一个并不大的县城,从灵丘县南走到县北,从县东走到县西,大概一个下午就可以走完,但是这个县城比较宁静,因为地处太行山脉里,这里的空气非常好。

刘琛表示:“灵丘算是个贫困县,我们住和吃主要是在学校,主要以土豆为主。像我们一直流传着,说只要去灵丘支教一年,你会知道很多种土豆的做法,例如炒土豆、蒸土豆、焖土豆等。学校里留守儿童比例也很大,有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很多,还有父母出去打工的,有一直是奶奶照顾的。然后也有生病的,我们其实看了之后还挺心疼的,因为孩子们并不会表现出家里特别的情况,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起玩,脸上看不出有什么愁容,很快乐。”

支教结下的深厚友谊:以后回忆一下挺好

支教,对于山东大学的这支志愿者队伍来说,收获的不只是孩子的喜悦,还有和当地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为了帮助灵丘的孩子们打好基础,支教团的队员们花了很多心思,在一次默写之后,几个孩子的成绩不过关,刘琛说:“有一个同学,我和他一直熬到了9点半,终于还是背过了。因为他说他没吃饭,我就下了面条,然后因为一顿面条结下的友谊。”

03.jpg

从陌生到适应,之后慢慢熟悉,一年支教的日子过得很快。要走的时候,支教队员们怕影响孩子,没有告诉他们,但当他们出校门准备坐车走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学生跑了出来。

刘琛说:“当时连我都在抹眼泪,以后回忆一下真的挺好,和这群人这样待了一年,同吃同住,这个感情就像是大学的舍友。”

尽管已经离开山西灵丘,但是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成为支教队员们珍贵的回忆和财富。

刘琛表示,每一个学生都像一块璞玉,他们内在都是很美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闪光,不管你是身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小的寨镇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所以不要去轻视任何一个人。

挥洒青春和热血,让孩子们更多地看到这个世界

刘琛告诉记者,严老师原本是上寨中学的教师,退休十多年间,他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支教队员先后来到这里。每一批队员要走的时候,他都会走着送出很远。刘琛说:“我们走的时候,严老师专门来到我们学校,抬了两袋核桃,就是那种山核桃,后来知道是这个严老师到山上,自己一个一个摘的,然后给我们背过来。可能跨越14年之后,我们也成长了,老师也退休了,但是这份感情是一直不变的。”

从1998年到2018年,20年里,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72名山大学子,从青海、新疆到河南、山西,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善良,奉献给了我国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播散知识的种子,收获满满的爱和希望。

05.jpg

你愿意吗?

给无知以方向,给贫穷以力量。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所有青春精彩飞扬。

让阳光洒在每一寸土地上,把梦想的种子埋在大山里。

我愿意。

怀着同样梦想的我们找到了彼此,一起出发,让青春之花在大山里绽放。

或许单调,但意义非凡。

或许清苦,但甘之如饴。

我想去山大。

大山里的孩子说。

他们并不了解山大,但认识了你们。

他们知道,进入山东大学,就能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

像你们一样,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

我愿意。

04.png

支教,让孩子们更多地看到这个世界,既是对自己的锻炼,也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在之后的十几年中,每年都会有十来个山大人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灵丘,来到山里的独峪、平型关、上寨和下关,成为这里的孩子们的老师。

作为山大人,他们到了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去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国家的扶贫事业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将勤学的精神和浩然的正气传递了给太行山中的孩子们。

作为志愿者,虽然也没有去到真正苦寒的地方,但是灵丘的条件与东部的城市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没干出什么大的功绩,但也做着润物无声的奉献;虽然他们的努力对于西部的扶贫不过是杯水车薪,但是却也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虽然他们因此而获得了保研的机会,但这绝不是单纯为了学业的妥协。

作为老师,在工作经验上,他们比不上当地的老教师,也曾被质疑是否能吃得了这份苦。所以他们用实际的行动证明着,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青年,他们愿意倾尽全力去学习去适应,用更短的时间学会更多,来去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加上每年赶赴支教地之前,山大团委组织的的为期一年培训与实习,让他们能够不辜负学校和家长的期望,还受到了当地校领导的赞赏。

最重要的是,通过与学生交流,他们成为了学生们最知心的大哥哥大姐姐,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榜样和动力,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最可爱的老师,成为了照亮山里那些留守儿童内心的一道阳光。

当山里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能够想起大山里曾经有一群可爱的老师,或许就是对这群可爱的山大人最大的慰藉。

正如他们口号里所言,他们不过是在用一年的时间,在这大山里做着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满腔热情,一片真心,

“大山里的山大人”

诉说着山大人支教路上的风雨兼程。

始于初心,归于大爱,他们用爱温暖整个世界。

秉持初衷,满怀热情,他们在支教这条道上越走越远。(图源网络)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