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把支教活动当成儿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支教已成为一种风气,很多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甚至把支教经历列为毕业考核的硬性要求。由于各个学校的相关政策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说这件事是好是坏,但有一种行为无疑是可恶的,那就是把支教活动当成儿戏。
我们知道,为了使自己踏入社会时显得经历丰富一些,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拼命地参加各种活动,支教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他们仅仅把支教当成提高自己“含金量”或是点缀生活情趣的工具,其结果可想而知——“公益”变成“利己”。
前不久网上有一篇专门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文章备受关注,其大意是说那些志愿者总选择在假期去贫困山区支教,剥夺了孩子们用来放松身心的时间,而且短短的一两周,除了带给孩子们些许新鲜感之外,并不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文中有一些略显过激的观点暂不去说,所写大致还是符合实情的。
有一年暑假,我在火车上认识了几个朋友,他们正从北京的高校跑去云南农村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我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半个月的时间,师生尚在磨合阶段,即便师生相处融洽,能迅速进入教学状态,两周之内又能传授多少东西呢?难道千里迢迢跑去支教只是为了给学生讲几道题,或是带领他们读几篇文章而已么?
除此之外,我还有如下疑问:
1、支教的大学生是否具备授课能力,他们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了么?
2、支教者了解其支教地的教材特色么?他们有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3、支教者真的是高高兴兴满怀爱心地去支教的么?
4、除了一腔热情,支教者有考虑过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么?
如果这些都没有考虑过,你们只是随随便便地去人家的学校走一遭,那不仅是对学生和校方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这些年支教老师因为没有提前制定合理的安全预案而产生的人身安全事件和因气候不适应而引起突发疾病的事情还少么?要知道需要支援的往往都是西部地区,或是中、东部极其贫困落后的地区,不遭遇一些困难那才叫怪事。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指出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对这项公益活动全盘否定。相反,我认为在当今这个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的中国,支教以及其他一些公益事业都是很有意义的。
只不过,我们在参与公益活动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要当成儿戏乱搞一通,否则定是费力不讨好的。(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