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伟集团:做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典范

编辑:文海

[原标题:王伟:做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典范]

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光彩事业,始终把积极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为己任,在“千企帮千村”中做示范。

倾情助推晴隆脱贫攻坚工作

wang_副本.jpg

2017年5月,兴伟集团与晴隆县签订大山地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投资100亿元,按照“股权合作+融资配套”的模式,为晴隆打造世界天轨、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24道拐声电光、三望坪大草原等10个精准扶贫项目,助力晴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全面小康。

wang2_副本.jpg

兴伟集团与晴隆县政府签定大山地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合作协议

在晴隆县碧痕镇新坪村,兴伟集团决定投资500万元帮助新坪村修建水泥硬化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随后,兴伟集团组织企业施工队入驻碧痕镇新坪村,为新坪村半坡组修建一条长6公里、宽6米的水泥硬化路。2017年2月道路工程建设完工,解决了该组116户674人出行难的问题,彻底结束了过去新坪村半坡组道路不通、出行靠人背马驼的历史,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新坪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房立起来,平房板面浇筑起来,一家一户串户路硬化起来,庭院硬化亮起来,立面改造美起来,石漠化山头绿起来,苗族同胞人居环境好起来。

wang3_副本.jpg

王伟在晴隆县碧痕镇新坪村调研

晴隆县三宝乡地处高寒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老百姓生活水平较低,居住环境极差,收入来源十分有限,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2017年3月,兴伟集团投资3亿元在三宝乡建设年产100万羽生态鸡养殖基地项目,以“公司+农户+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带动老百姓参与养殖,截止2017年7月已完成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当年新增加鸡房2000个,出栏30万羽,9月新增存栏17000羽,已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wang4_副本.jpg

兴伟集团帮助新坪村建成的通村道路

探索“秀水五股”创新型精准扶贫模式

2015年以前,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没有产业,没有集体经济,全村村民3000多人中,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200多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徘徊在2000元左右,是远近闻名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的“三无”村寨。

wang5_副本.jpg

王伟与秀水村村民共商脱贫工作

2015年4月,王伟响应贵州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号召,积极投身到“千企帮千村”行动中去,将秀水村作为兴伟集团扶贫点。王伟下定决心,要在秀水村这个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打胜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

wang6_副本.jpg

村民举手表决愿意把土地交给村集体统一管理

说干就干。王伟数十次来到秀水村,组织村民召开各种院坝会、家庭会,挨家挨户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期盼。每次开会,他都要耐心细致地与村民拉家常,有时甚至彻夜长谈。他的努力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大家把心里话都掏了出来。

王伟归纳了村民们的意见后,总结制定出了“五股”分配模式:一是人头股,占10%,凡秀水村村民,人人有份;二是土地股,占30%,每入股一分土地占一股;三是效益股,占30%,参与劳动者皆算股份;四是孝亲股,占5%,平均分配给村里65岁以上老人;五是发展股,占25%,作为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村民遇到重大困难时开展扶持。

wang7_副本.jpg

秀水村建设新貌

兴伟集团采取农旅融合、休闲与体验融合、时尚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融合、突出开发土地与保护生态融合等产业发展模式,无偿投资3.77亿元实施了多个扶贫项目,集团一份股份不留、一分效益不要,对所有产业项目的经营效益的分配,实行村民按人头股、土地股、效益股、孝亲股、发展股等“五股”持有,按照“五股”的红利比例进行年终分红。从而形成在推进“三权”促“三变”农村精准脱贫攻坚探索的一种创新模式――“秀水五股”,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五股”分配模式让村民们将土地变成了股本,自己成了股东,成了企业的主人,感受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秀水村民有了获得感。2016年秀水村老百姓人均收入达18000元,比2014年收入增加15700元,增长了8倍;秀水村从2014年的空壳村变为如今的集体年收入3700万元。全村523户1321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社会力量对口扶贫、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积极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wang8_副本.jpg

正在兴建中的珠藏镇现代农业循环园区

2017年2月,王伟在织金县珠藏镇投资建设了现代农业循环园区项目,帮助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该园区预计总投资4.6亿元,种植核心示范基地构树面积5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种植构树10000亩以上,项目涵盖生猪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肉制品加工、构树种植等。目前,该园区已与珠藏镇龙山、青山、华山、骂丫4个村签订帮扶协议,覆盖贫困户1702户5404人。“项目建成可解决1702户贫困户就业,可提供1000余个岗位实现务工增收。”王伟介绍。

园区采公司+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组建合作社,统一运营贫困户的土地、树林等,达到村企共建、互利共赢的目标。”王伟介绍说,村民有四种模式实现增收:

一是入股增收。将5000亩构树种植示范区土地和300亩养殖区土地,按每亩27747元折价村合作社,共计1.47亿元入股,每年村合作社可获得村集体资金279万,全镇21个村平均每村每年村集体资金可积累到13.28万元,贫困户获得分红资金1674万,户均增收9800元。

二是分红增收。将“特惠贷”和产业扶贫资金等参与入股,公司、合作社和贫困户按3:1:6的比例进行利益分红,特惠贷入股企业的贫困户,贫困户将5万元特惠贷入股,按照不低于7%的收益计算,可实现每户每年3500元收益。

三是务工增收。由村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到公司养殖场进行务工,人均工资每月2000元,每户每年可增收24000元,公司实行“统一发放、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模式,让贫困户代养,同时实现保底增收。

四是双线增收。村合作社组织农户按照公司提供统一树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构树种植每亩每年收割4-5茬,亩产10吨,按0.22元/斤最低收购价计算,每户每年可增收13200元。公司加工成构树饲料后,农户以成本价赊购饲料,待猪出栏时统一结算,实现双线增收。

王伟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调研时,实地了解到该县贫困户住房、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后,决定支持该县募役镇平桥村建设村级公路3条,投资18万元新建桥梁一座,为42户贫困户新建房屋,同时将结合该村地理自然环境,合理布局产业,以产业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王伟表示,镇宁自治县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子女考上大学的,每人给予5000元资金支持。

(来源:贵州统一战线)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