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技艺丨极致的“奢华”,你一定没见过
泽帖尔是西藏氆氇中的极品。“泽帖尔”又名“毛哔叽”,也叫“泽帖”“泽帖尔泽当哗叽”。是藏族群众手工生产的最高级的一种纯山羊绒羊毛产品,因是泽当镇本地独有而得名,是一种上等的氆氇制品。“泽”即为泽当镇的简称,“帖”是藏语“帖玛”的简称,“泽帖尔”合起来意为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方圆一公里)独有的纯手工精羊毛纺织产品。
民族手工编织制品“泽帖尔”
据西藏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手工艺非遗传承人巴桑介绍,泽帖尔是唐朝文成公主把汉民族先进的纺织工艺融入到藏族传统氆氇纺织技术上,两者紧密结合而派生出来独具特色的纯手工精羊毛哗叽纺织产品,是西藏历代高僧及达官贵人用来制作服饰的专用贡品面料。
因其质地柔软、持久耐用、纹路清晰、透气良好、冬暖夏凉、清洗不变形等特性享誉西藏。也因为泽帖尔编织技术难度大、选料讲究、工艺流程复杂,旧时,用上等毛哗叽制成的服饰曾是专门供给达赖喇嘛等高僧和西藏地方政府高官的专属品。明朝时期,更是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泽帖尔更是民族手工艺品中的“奢华”之物。它的生产技艺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一直以来都是藏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据说一条泽帖尔围巾市场价两千多元,好的藏装能卖上万元。
选材相当精细
据介绍,制作泽帖尔的原料产自西藏阿里日土绒山羊的羊绒、当地山羊的羊绒及乃东、错那、措美、隆子、浪卡子、曲松6个县养殖的藏绵羊的细毛。目前西藏山南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制作的泽帖尔原材料全部选自阿里农牧区的白山羊绒,是羊绒里的上等品。
制作泽帖尔的羊绒毛线
泽帖尔选材非常考究,只取羊脖子后颈上的毛,这个部位的羊绒毛纤维更长,细腻柔软。据说一只羊身上平均只能出0.8两这样的羊绒毛,织一条围巾大概要用掉20只羊的后颈羊毛。不仅如此,制作工艺要经过18道工序、数十种纯天然原料,包括藏红花等名贵药材;经纬线反复编织,才可完成一件昔日贡品的制作,质地柔软、纹路清晰、精美至极。正是因为泽帖尔的经纬线编织技术相当精细,即便是最熟练的工人,一天也只能织20厘米左右,制作一套纯手工的藏装至少要用半个月的时间。
手工制作繁复
泽帖尔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原材料经过清洗,去除杂质、梳理后,根据所要编织的物品,用特制的木质工具手工捻制不同粗细的经线、纬线。如果织围巾,经、纬线精细相同,要求1斤羊绒捻制20000m经、纬线。如果织披肩,经、纬线粗细也相同,但要求1斤藏绵羊细毛捻制250m经、纬线。
不仅如此,泽帖尔手工编辑过程要求也比较严格。编织泽帖尔对经、纬线分布密度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据说每厘米要求经线≥720根,纬线≥30根。编织好的泽帖尔用小火反复烤制,使表面光滑,用30℃至40℃温水浸泡5小时至6小时,然后再用冷水清洗,洗好后的泽帖尔卷成一卷,用大石压三至四天,最后进行染色并进行成品保存处理。
工人在编织“泽帖尔”
民族手工艺是无价瑰宝,“泽贴尔”这一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一度濒临灭绝。如果这项传统工艺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术,更是一种传统艺术。可以这么说,假如它消失的话,将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一种无可挽回的遗憾。幸好,现在泽帖尔已成为山南乃东区的一张名片。当地大力支持泽帖尔这项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发展,让更多游客来了解泽帖尔精湛技艺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保护和传承了泽帖尔这门古老的藏族技艺,更增强了当地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