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谈丨“非遗热”并非要让你“头脑热”

编辑:小笔头

前段时间,笔者去参加一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展会,怀着激动的心情乘兴而去,结果却失望而归。逛一圈下来,感觉像到了一个大集市,“非遗”的主题荡然无存,展会中摆放的东西良莠不齐,剪纸、皮影手工制作、糖画技艺……各种非遗制品摊位混杂着各式手串、项链、卖零食的摊位,各种吆喝声、烤肠的味道夹杂其中……本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非遗展却变成了人来人往的“赶大集”。

2.jpg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远远高于其工艺价值。因此为了抢救和传承,人们赋予这些民间文化一个更具意味的称谓——非遗。非遗一词被提出到现在已有17年的光景,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名录被列入非遗行列。这让曾经冷门的非遗,一下子变成了近年来的热词。“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特色小镇”,非遗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

3.jpg

这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也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非遗的异常崛起并非偶然,非遗制作技艺或产品能够在现代生活中占得一席之地,不外乎两个因素:匠心、品牌。因为现代机器化大生产、流水线的普及,人们才更怀念工匠精神;因为对产品质量和消费体验的重视,人们的品牌意识才更强。这与非遗本身的特性也密切相关,非遗技艺精巧且每件成品都是独一无二,使其拥有了收藏价值。相较于机械生产,手工制作的物件除了更具收藏价值之外,还总有一种温暖在里面,凝聚着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4.jpg

但纯手工制作也是一把双刃剑,也正因为这些作品大多工艺复杂而且不能市场化运作,所以面对付出多、产出少的现状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踏下心来传承技艺。从非遗技艺的制作时间上来看,民间手工艺术品制作的时间通常会比较长,需要倾注心血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面对市场上捧红的“非遗热”产品,在非遗传承领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华北某县历史上曾以打制菜刀闻名,匠人制作的菜刀,精心打磨、锋利无比,一度受到热捧,但是后来却发生了转变。因为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加上受到丰厚利益的驱使,当地不少家庭作坊开始用机器仿制菜刀,冠以“手工制作”的名义贩卖。以至于毁了当地品牌的好名声。市场上,不乏这类现象的发生。我们常常会在市场上看到大批打着“纯手工”名号的非遗产品,比如我们常见的布艺老虎、刺绣产品等等,其实仔细一看,不懂行的人都能看出其做工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如此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对非遗本身的损毁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阻碍非遗传承之路的畅通。

非遗并不是文物,而是生活。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非遗展会不仅要让人们认识到非遗,引起大众的关注度,而且应该让更多的人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投身到非遗技艺的传承并将非遗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对于传承人而言,作为非遗的主体,在非遗展会类似的展现平台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让大众传承和保护的问题上来。所谓的非遗宣传和展览不能以价格为导向,否则非遗传承主题就荡然无存,变了味。(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