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民俗丨凶猛高傲的鹰,如何被满族“鹰把式”驯服?

编辑:张慧霖

满族人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其中,猎鹰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在东北的许多满族聚居地,满族人继承了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民俗技艺,传承了古老的渔猎文化,至今还有满族人家仍保持着捕鹰、驯鹰、养鹰、架鹰的传统。

1.jpg

驯化猎鹰,作为满族人的一项传统技艺,流传了近千年。四百年前,后金建州女真向大辽进贡一只鹰,辽帝非常高兴,命其每年都要进贡。这种神秘的鸷鸟,就注定成为了满族崇拜和敬畏的对象,把这片鹰的家园也指认为皇封禁地。

3.jpg

猎鹰的品种里,海东青这种鹰最为名贵,也是羽族中最凶猛的,身小而矫健,能振翼高飞,飞得极高,日可飞2000余里,爪喙尖锐,凶猛有力,可擒天鹅和野鸡、兔子等,比其它鹰的本领大得多,其它鸟鹰等有巢穴,没有人看见过海东青的巢。它是满族人用于狩猎的猎鹰。海东青以白羽白爪的最为名贵,有杂毛和灰色的为次。人们形容它的勇猛是羽族中的虎,但它却怕燕子,一群燕子集体扑上去,就可以逼落它。

4.jpg

训练一只好的猎鹰,第一步需要捕鹰。捕鹰,也叫拉鹰,是一个很艰苦的事,要用网,还要给鹰做布套,准备鸽子做诱饵,捕鹰人穿有特制的手套和鞋等,在秋天过鹰的山岗上设置隐蔽的窝棚,有时一等好几天也捕不到一只好鹰。现在海东青基本见不到了,而长成三年的“龙鹰”和二年的“破黄鹰”捕来也没用。

捕回来的鹰,需要驯鹰人去精心地喂养和悉心地关照。要先给鹰喂牛肉、鸡肉,让它尽快长出虚膘,等虚膘变成了肌肉鹰才会有力量。还要专门捕捉野鸡来喂养鹰,这样才能使鹰保持原始的野性和凶悍。刚捕来的鹰在驯化时不能让它吃饱,让它始终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只有这样才容易驯服。为了让鹰能感受到主人的气味,驯鹰人还经常给鹰喂自己的唾液。

6.jpg

驯化好的猎鹰可以成为有效的猎杀工具,然而,将野生的鹰驯化成这样一只悉通人性的猎鹰,却需要付出异乎寻常的努力和耐心。鹰把式们给这个艰苦的过程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熬鹰,让它依赖人,跟人建立感情,以后,它就会听从主人的话。

熬鹰的鹰把式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会倍受煎熬。鹰是一种高傲的生物,若想让它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鹰把式要陪伴着新捕获的鹰,一刻也不放松,连续7到9个昼夜,在这段时间内,鹰把式需要让鹰始终站立在自己的手臂上,接受人的抚摸,并且不能给鹰喂食,渐渐地,鹰会逐渐适应站在人的手臂上。

2.jpg

鹰在饥饿的状态下最多不能超过9天,鹰把式就要给鹰开食,即用一只活麻雀引逗它来抓。当鹰初步学会听从人的指令后,训鹰的场所就要转移到室外。鹰还是保护庄稼的好帮手,它能够有效的捕捉庄稼地里的田鼠。鹰屯里庄稼的收成保持稳定的增长与驯出的优良黄鹰是分不开的,几乎没一个田鼠能逃过它的神嘴。

7.jpg

满族的鹰把式从古时起,就保持着“春夏不留鹰”的传统。使用了一冬天,第二年春天就要把鹰再放回大自然,叫“放鹰”。打鹰、放鹰都要举行仪式,“鹰把式”要唱传统的“神辞”,有时也请萨满跳神。在满族祭祀中,很多必要时候是需要请鹰神。春天的到来,开始放鹰,也就意味着与心爱鹰离别。每年春天将近的时候,鹰把式们要赶在松花江冰面开裂之前,把驯养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猎鹰,架到江边,放归自然,让它去求偶筑巢,繁衍后代。

养鹰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但是为了不让祖传的驯鹰技艺失传,如今的满族鹰把式,依然架着心爱的猎鹰置身山野,人、鹰、大自然和谐相融。近年来吉林乌拉街镇满族村开始举办猎鹰文化节,文化节展示捕鹰、熬鹰表演,并有萨满演示请鹰神等。鹰现在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但为了保留这一传统习俗,还是会特殊允许一些猎鹰家族的传承人每年捕一定数量的鹰。(图源网络)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