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传说丨对西施的生死结局,你有什么疑问?

编辑:张慧霖

“情人眼里出西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jpg

古往今来,形容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的诗句数不胜数。西施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她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汉文化中美的象征。关于西施的传说也是多之又多。历来,在评书、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及戏剧中,把西施作为爱国爱民、勤劳朴实、美丽动人的古代妇女形象广为传颂。特别是把西施塑造成春秋末期吴越关系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一位女性加以渲染后,西施的优美传说在民间更是世代流传不衰。经过岁月的洗礼,西施传说流传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也不断丰富,作为丰厚的民间文学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6年,西施传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jpg

传说发端地

西施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人们心中美的化身。西施传说的发端地是浙江省中北部的诸暨,这里是西施的诞生地,也曾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古都。

传说内容

西施传说产生于春秋末期,起源于民间口头讲述,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墨子》和《孟子》等,经历代口耳相传,流传范围扩大,内容不断丰富。西施传说以吴越争战为历史背景,春秋时期,诸侯混战,战争频繁。越国大败后,越王勾践为了颠覆吴国的政权,一方面设计把美丽的西施姑娘当作礼物送给了吴王夫差,另一方面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最后战胜吴国。西施作为“美人计”的主角,以自己的美貌和才华迷倒了吴王夫差,导致吴王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最终吴国走向了灭亡。传说内容主要以西施一生传奇经历为主干,以人物传说、地名传说、物产传说、风俗传说等为枝叶,虽后人对西施的评说莫衷一是,但传说基本上从不同角度歌颂了西施的美丽、善良和“为国甘献身”的奉献精神。

——人物传说,《沉鱼之美》、《西施三吟》、《玩月池》、《西施对诗》以及《朱元璋题诗》等,大多围绕西施的生活与命运展开,既有国恨家仇,亦有男情女爱,乃至渔樵耕读等等,内容最为广泛。

2.jpg

四眼井

——地名传说,西施传说与诸暨的不少地方有关,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白鱼潭》,从这则传说里演化出了成语“沉鱼之美”,这一类传说还有《金鸡山》,《浣纱石》,《四眼井的故事》等。

——物产传说,西施传说与诸暨的不少特产有关,如《香榧眼》、《麦草扇》以及《苎麻的传说》等。

——风俗传说,西施传说与诸暨的不少地方风俗有关,这类传说以诸暨境内不少风俗习惯为载体,如《西施送蚕花》使当地的老百姓将西施作为蚕花娘娘来崇拜纪念。最有代表性的则是《三江口水灯》,它讲叙西施入吴时,船过三江口适逢晚上,当地村民点燃禾草投入江中,为这位“为国甘献身”的美人照明,后来为纪念西施年年放水灯。至今农历七月半诸暨三江口一带仍然有放水灯活动。

人物生死

对西施最终是生是死的结局,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版本。

沉海说

传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而且更有甚者传说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一种神品。《墨子·亲士》篇中也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逸篇》中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这种“沉海”说法,在西施传说的众多流传版本中十分风行。

隐居说

隐居说,这种说法也是十分风行,最早它见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里面记载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认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明代的陈耀文《正杨》卷二《西施》也引用《越绝书》认为西施跟随范蠡隐居。

4.jpg

落水说

或许是善良的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此说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证据。

被杀说

这种说法可以说纯粹来自传说了。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西施传说历史悠久,自发端流传下来,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传承历史。其传播地域非常广泛,不但流传诸暨全境,辐射江浙乃至全国,甚至还流传至韩国、日本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地区和世界各地华人区。西施传说不仅范围广,而且内容丰富,涉及人物、地名、物产、风俗等,几乎涵盖了民间文学的所有领域,除以民间文学口耳相外,传说还以曲艺、戏剧、影视剧等多种形式加以传承。西施,作为一个审美符号,在中华民族审美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传说背景依附于吴越争战,是对古吴越的历史文化的民间诠释,对于研究春秋历史,褒扬民族大义和献身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图源网络)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