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丨贵州施秉岜梭芦笙会及刻道文化节芦笙阵阵苗歌飞扬

编辑:张慧霖

17.jpg

苗族同胞吹芦笙(李忠果 摄)

一年一度的贵州施秉岜梭芦笙会及刻道文化节近日在屯上芦笙场开幕,各地游客、芦笙歌舞表演者和当地苗族同胞会聚芦笙场,载歌载舞,欢度盛会。

18.jpg

当地儿童感受苗族传统文化(李忠果 摄)

开幕式上,贵州省内多地苗族同胞载歌载舞同台表演。而由屯上村刻道传承人、村民及学生共同演绎了反映苗族刻道文化习俗的场景表演首次登台亮相。贵州芦笙研究院的老师以别于传统芦笙曲欢快的乐律进行演奏,大家以不同的表演形势,欢庆盛会。

19.jp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道传承人吴通贤与民众表演苗族古歌(李忠果 摄)

贵州芦笙研究会副会长杨正刚说:“因为这个芦笙它是相通的,我们这个芦笙,今天我们演奏的是“欢庆的日子”,因为这个“欢庆的日子”,它的素材也来自于民间的,所以我们来想把他们带动起来,把我们一些创作,把一些传统芦笙带动起来。”

20.jpg

苗族少女敬牛角酒(李忠果 摄)

芦笙场上,芦笙阵阵、苗歌飞扬,热闹非凡,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21.jpg

苗族女同胞合影留念(李忠果 摄)

游客杨昌美说:“感觉非常非常的好看,他们唱歌也唱得好听,声音又好,和家人他们一起来,感觉特别好”。

22.jpg

苗族女同胞合影留念(李忠果 摄)

2016年,在贵州省外事办驻村干部李放鸣及全国人大代表雷艳等多方众筹和努力下,芦笙会场得以顺利开工建设,今年是芦笙会场建成使用的第二年,会场增添了许多刻道文化和民族元素。屯上的乡亲们也为再次回家乡的雷艳赠送了民族帽子和岜梭的山花。

23.jpg

参加芦笙节的苗族少女(李忠果 摄)

24.jpg

参加节日的苗族祖孙(李忠果 摄)

25.jpg

苗族女歌手雷艳宣传民族文化(李忠果 摄)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雷艳说:“芦笙场是苗族同胞神圣的地方,它不仅有娱乐的功能性,它可能更多的对于文化的传承,祖先的记忆。我特别希望芦笙场修好过后,他们能够把它多元化的用起来,比如说举办芦笙节、刻道古歌的传承等。

(原标题:贵州施秉岜梭芦笙会开幕 苗胞载歌载舞欢度)

(来源:中国新闻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