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丨多业态创新融合 湖南探索非遗发展新模式

编辑:啸阳

[原标题:多业态创新融合 湖南探索非遗发展新模式]

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创新发展?文创作品如何对接精准扶贫、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等产业?19日,2017年湖南非遗+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在长沙举行,多位来自政府、高校以及设计、文创、信息产业等领域专家开展对话,共同探索非遗发展新的模式。

湖南非遗+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jpg

湖南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该省非遗项目包括11大类300多项,非遗传承人200余人。

“长沙创新‘非遗+’模式,大力推进‘非遗进市场’融合发展,浏阳花炮、湘绣、铜官窑等非遗项目前景良好,产值逐年增长,‘非遗+’创新融合发展空间广袤。”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龙钢跃介绍。

在湖南湖湘名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琪看来,文化产业大繁荣虽然有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和民众参与,但普遍缺乏创新发展模式,匠人的技艺遭遇美学知识与当代生活方式的挑战。那如何进行“非遗+”?他表示,非遗要与当代文创、时尚产业、数字信息以及文化旅游相结合,才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对于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逐步形成了湘西模式。”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石佳分享了湘西自治州政府对于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做法。即:建造标志性展示基地、县市综合传习基地和乡村文化广场,推进非遗示范性学校建设;对非遗项目开展抢救性、生产性和整体性保护。

非遗和农产品如何相结合?湖南农业大学产品设计系主任王佩之认为,要通过农产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意涵,结合产业文化与农特产品包装设计深度融合,透过品牌行销提升农特产品整体附加值,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农户实现脱贫。

雨花非遗馆是由木雕技艺传承人郭存勇创建的一个非遗项目展馆。据悉,该馆运营两年多来,入驻艺人200多人,累计提供就业创业岗位达2000余个,成为全国聚集非遗项目数量最多、传承人最集中的场馆。“非遗的市场化和‘活’态传承,需要一个聚集的平台与跨界融合的发展模式。”该馆馆长邓运姣说,通过非遗+市场+旅游+教育+会展演艺+互联网等模式,非遗馆为非遗项目走向市场提供了一个展示展销、体验学习的多元化平台。

“传承与保护,可以让非遗‘存’下来,但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创意设计和运营传播平台,就可以让非遗‘活’起来。”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表示,每一个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都需要与大数据接轨,与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要坚持非遗+绿色和开放的发展理念,不搞粗制滥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提高“非遗+”创新融合发展效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