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80后”背带绣娘 针线间织出壮族图腾

编辑:胡蝶

    制作隆林壮族背带时,图案先设计成剪纸,再在剪纸的基础上缝制纹样。 王以照 摄

黄碧瑜的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多本国内外出版物收录。 王以照 摄

黄碧瑜从各处收集购买来的背带。 王以照 摄

背带刺绣中“跳舞蜈蚣”图案,寓意着驱邪避祸。 王以照 摄

黄碧瑜的珍藏,一条将她和哥哥弟弟背大的背带。 王以照 摄

黄碧瑜正在背带上穿针引线。 王以照 摄

黄碧瑜演示背带背孩子的效果。 王以照 摄

黄碧瑜正在制作的背带由13个部分组成,制作时间快则1年半,慢则3年。 王以照 摄

黄碧瑜将背带的主要图案,缝制在一张床单上展示。 王以照 摄

黄碧瑜正在缝制的图案,“石榴花”位列中央,上下绣着“寿”字,蝴蝶围绕外围,寓意长命百岁。 王以照 摄

5月10日,黄碧瑜正在广西南宁市的家中制作背带,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林壮族背带”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的针线中,寓意驱邪避祸的“跳舞蜈蚣”、多子多福的“花楼”等壮族刺绣图案,呈现在壮族民众背小孩的背带上。

今年39岁的黄碧瑜出生在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一个壮族小村庄,从小跟随长辈和当地民间艺人学习纺纱、染线、织布等传统纺织技艺,并熟练掌握了壮族背带制作方法。背带被壮族人民视为小孩的“护身符”,为收集与丰富形式和纹样,黄碧瑜长期在农村中收购刺绣背带。她制作的背带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文化艺术展览,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壮族背带制作耗时长、技艺复杂,制作一件背带往往需要数月之久,愿意学习这项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黄碧瑜闲暇之时大力推广壮族背带和壮族拼布技艺,在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无偿为在校师生进行培训外,并主动寻找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在咖啡厅展演、与摇滚乐团合作提供演出服饰,还曾前往美国参加刺绣展览,每逢“壮族三月三”或其他重大节点,都会接受邀请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向观众进行现场展演。在她看来,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壮族文化,是她最高兴的事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善德网合作海报1.png

善德网合作海报2.png

微信图片_20220506111631.jpg

编辑:胡   蝶

审核:万   顺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