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载汇聚指尖上的柔情 浙江女性手工艺人话初心坚守

编辑:胡蝶


 张丽娟刺绣场景。 朱海升 摄

女性的双手,被认为是温柔的化身。67岁的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女性手工艺人张丽娟就利用这份“指尖上的柔情”,用长长的丝线在绢布上记录着花鸟山水,赋予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积蓄起强大的人生力量,织就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奋斗画卷。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彼时,17岁的张丽娟不顾父亲反对,进入宁波绣品厂的社办厂工作,跟随师傅学习刺绣技艺。


张丽娟的作品。 朱海升 摄

“当时绣品厂发展到了各个乡镇。”张丽娟表示,20世纪70年代,宁波本地绣品厂盛行,培育了大批的绣娘,她就是其中一人。

1979年,张丽娟开始学习刺绣和服、腰带等高档用品。

1989年,张丽娟选择驻家自由加工刺绣产品。

如今,她扎根刺绣领域已有50年。捻针、穿针,成为她最长久的姿态。

祥龙戏珠、九狮图、梅、兰、竹、菊……走进位于江北区洪塘街道慈江村的张丽娟工作室,房间内挂满了金银彩绣作品,一条条金银丝线排列严密,由线及面构成栩栩如生的图像。

张丽娟说:“金银彩绣有许多绣法,有一种是用钉线把较为硬的金银线钉于织物表面,这类钉线比起普通缝纫线更为结实和纤细,既美观又牢固。”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考验耐力和技艺的刺绣日渐式微。

“相比其他传统的手工艺而言,刺绣跟我们生活很密切,衣服、被套、钱包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张丽娟表示,完成一幅作品往往需要耗费半年以上的时间,根本抵不过机器的速度与便捷。

前些年,有年轻人慕名来拜师学艺,张丽娟倾囊相授,带出了一批徒弟。现在,她每周都会去江北的小学教小朋友们。

“当非遗走进校园后,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其实很喜欢这一类传统手工艺,在动手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金银彩绣的魅力,希望这个传统技艺能够传承下去。”张丽娟如是说。


张丽娟刺绣场景。 朱海升 摄

如何才能五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一件事?在张丽娟看来,那就是坚守创作初心——喜欢,“我只是单纯喜欢做这件事情而已。”

至于她的作品,或转卖、或捐赠、或个人收藏,作品总数多少、最终去到何处、是否获奖,张丽娟表示她并不关心,“一心一意做金银彩绣我就很满足。”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善德网合作海报1.png









善德网合作海报2.png

微信图片_20220506111631.jpg

编辑:胡   蝶

审核:万   顺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