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11年!“80后”守艺人60000片树叶雕众生

编辑:胡蝶

图为创作中的李昊。 阚力 摄


“采摘捡集回来200片树叶,可能只有4、5片能进行雕刻!”谈话间,李昊并未停下手中的刻笔,小小一片树叶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即将完成。

在豫南信阳市平桥区小桥胡同的一处院落里,李昊创作的各式各样的叶雕作品在这里展示,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工艺细腻的叶雕与蓄着胡须的硬汉形象的李昊,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信阳市非遗传承人,如今他已经捡集了逾60000片树叶,完成包括人物肖像、纪实场景等数百幅叶雕。

“晋祠是叶雕的起源地。”李昊与叶雕结缘在11年前。一次机缘,李昊在山西晋祠接触到叶雕,随后开始收集各种书籍资料,摸索叶雕工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李昊,深知树叶对做好叶雕作品的重要性,“我用了三年时间在家里研究煮树叶。”

图为李昊为叶雕创作手绘的小桥胡同底稿。 阚力 摄


经过反复试验,李昊基本掌握所有适于雕刻的树叶的煮叶技法。他告诉记者,原来接触的大部分传统雕刻技艺,只能在梧桐叶上创作,“我加以创新后,拓宽了创作载体,可以在梧桐叶、玉兰叶、桂花叶以及枫叶等更多树叶上创作。”

选叶、蒸煮、过水、捶压……经过复杂的工序后,再运用绘画、雕刻等工艺,最终创作出薄如蝉翼的叶雕作品。

“叶黄而不脆,筋络弯曲而不断。”说话间,李昊拿起一片叶雕作品在手中揉捏,伸展开后叶雕依然完好无损。

在雕刻技艺上,李昊并不拘泥于传统技法。他告诉记者,传统技法是先制出要雕刻内容的模板,再将树叶贴于模板上,放于水中雕刻。

而李昊为了追求美感,让作品更有立体感,并不使用模板雕刻,而是直接用毛刷和雕刻笔在树叶上创作。如此一来,雕刻的难度之大,返工率之高可想而知。

艺术的极致,是李昊的追求。一直以来,叶雕多以单片作品呈现。李昊拓宽思路,以“十八罗汉”为蓝本,分别将每个罗汉的形象雕刻在树叶上,组成一幅近9米的长卷。

在日常生活中,李昊还喜好采风摄影,随手拍下的照片就是他叶雕创作的蓝本。除此之外,他的创作灵感还来自一些传统建筑,以及信阳当地的景点、古迹。

图为信阳平桥区小桥胡同一隅。 阚力 摄

李昊所在的小桥胡同亦是他创作的富矿。近几年,经过提升改造,这里形成浓厚的胡同文化。当地政府通过发掘培养经营业态的潜质,吸引了一大批像李昊一样的传统守艺人,落脚胡同。

在这里,烧陶、棕编、根雕、岩画等艺术大师都有自己的院落,每一处院落就是一个艺术工作室,聊一聊传统与新潮的碰撞,是他们的茶余生活。

行至胡同,五步一景,十步一画。古色古香的幽静院落,流水人家的小微景观,来来往往的胡同烟火,都在李昊的雕刻笔下,活灵活现。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善德网合作海报1.png


















善德网合作海报2.png

微信图片_20220621102419.jpg

编辑:胡   蝶

审核:万   顺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