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丨段银开:绽放苍山洱海间的蓝白之韵

编辑:啸阳

白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是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泠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永不褪色。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曾生动描述了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段银开_副本.jpg

白族扎染传承人段银开

云南大理喜洲镇的段银开,今年42岁,已经做扎染36年了。她记得在她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在家里扎染,妈妈慈祥的在那里一针一线的缝,非常好看,非常神奇。段银开就拿着针拿着线,坐在妈妈旁边,看着妈妈缝什么她就做什么,妈妈讲着以前的故事,非常幸福。

一块布,值得花多久去等待。一门手艺,值得用多少代去传承。在蝴蝶泉边长大的段银开,从小就跟母亲学习扎染,现在已是白族扎染技艺的云南省级传承人。

扎染01.jpg

周城扎染风情

在周城,小到十几岁的小女孩,大到年逾花甲的老人,都会扎布。那充满浓浓民族风味的扎染作坊已是当地的文化名片。

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馆长张绅说:“好多周城妇女扎花都是用茶余饭后的时间来做这个手工,获取一定的经济来支持自己的生活,在周城这里就一直盛行,一直保存下来。最大的特点的是,白天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茶余饭后就可以来做,把业余的时间利用起来了。在周城,不会扎花的女孩会被别人笑话的。”

扎染02.jpg

璞真扎染厂一角

段银开与同样爱好扎染的丈夫段树坤,在家乡大理周城经营着一家扎染厂。小两口给厂子取名“璞真”,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如同洗练的苍山洱海。厂子占据了两进院子,染缸、漂洗池、甩干机、晒架一铺开,并不显得宽敞。

这天厂子里异常热闹,从内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白族阿婆指导下,学起了扎染技术。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工艺过程分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整检等工序。制作时,根据人们喜欢的花样纹式,用线将白布缚着,做成一定襞折的小纹,再浸入染缸里浸染。如此反复,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浸染到一定承担后,取出晾干,拆去缬结,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这些图案多以圆点,不规则图形以及其他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素材选择上则以大理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

接收学员,为厂子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也占据了段银开宝贵的创作时间。不忙的时候,她会拎起马扎,和白族阿婆聚在一起,在廊檐下安安静静地扎花。

扎染03.jpg

外国游客也来学习扎染

扎花,是扎染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要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形成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使起初平整的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段银开对扎染技艺十分重视,对于手艺也有极高的要求。“扎的时候扎不好,功夫没有下到,做出来的作品就没那么好看,扎的时候要方方面面考虑到,很细致,才能出现最完美的一幅画。一张里面要有80多跟针,这根针做几针,那根针做几针,全部在布上。一不小心,你没有把它拉紧,那个作品就完了。”段银开说。

扎染04.jpg

传说中的“疙瘩花”

一块扎染布的完成,做好扎花是基础,接下来就要看染色。经过多年的磨合碰撞,段氏夫妇形成了自己的分工,扎花由心细的段银开来做,染色则交给丈夫段树坤。

段树坤对染色环节很有心得:“扎染扎染,是先扎后染,扎起来的地方染不进去,没扎的地方染有颜色。核心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染料,你只要达到不把颜色浸到扎起来的里面去,就算成功了。但若是把染料浸到扎起来的花形里去,白色出不来,那么扎染也就出不来了。所以你开发任何一个染料,要多尝试,多去适应,要达到染料不可能进到扎起来的疙瘩花里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打开以后,一个完美的白族扎染的花才能呈现出来。”

扎染的原料选自纯天然制品,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没有化学的取巧,只有对自然的崇敬。剪开从染缸中出水的线脚,如同拆开一份馈赠般的虔诚和欣喜,迎接一次美好的降临。

段银开说:“特别高兴、激动又感觉非常幸福的时候就是拆布的时候,非常期待那个作品出来是什么样。因为没有拆完你不知道这个作品成不成功,你把整张拆完了,放到水里,漂出来,拿出来看,哦,我的作品终于成功了!”

扎染05.jpg

扎染之手

一块具有艺术审美的扎染布,从无到有,需要经历至少十六道工序。这期间,浓缩的不仅是扎染人的智慧与技艺,更凝结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血与代价。

“我们的手可以锻炼成,用手抓炭烧红了的炭,都没有关系。因为每天都要热染,浸泡在高温的水里面,把我们的手锻炼得承受能力比较强。因为手艺人靠的是这双手,扎花也是靠这双手。对我们来说,这双手每一天都在受伤,但好的作品也是在受伤的这双手上出来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手工艺人或传承人的魅力所在吧!”段树坤说。

对段银开和段树坤夫妇二人来说,做扎染是一生的事业和追求。但身为白族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这份社会角色,又使他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与世无争、专心工艺的匠人。为了传承白族扎染,夫妇二人每年都坚持组织村里的妇女,来璞真扎染厂接受免费扎染技艺培训,并为她们的成品寻找销路。

段银开:好多人说你不要做你这个了,太辛苦了,我说其他东西我又不爱好,我就爱好扎染,为的不是钱,主要是我喜欢。为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整个全村的妇女,她们做这个非常快乐。给她们的钱只是帮助他们一时,给她们一条生存的道路,那是更好的。

扎染06.jpg

扎染布的蓝白之韵

苍山巍峨,洱海清澈,山水之间的大理周城因有了白族扎染更增添了一种韵味。阳光下,一块块美丽的扎染布迎风招展,小小的庭院里响起白族阿婆清亮的歌。

白族阿婆的清唱:

大理是个好地方,周城有段氏;

扎染花呀传天下,人人都喜欢……

【非遗档案】

名称:白族扎染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时间:2006

级别批次:国家级第一批

申报地区:云南省大理市

(图源央广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