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丨郭泰运:学问不能掺假,手艺更不能掺假

编辑:问道

提起郭泰运,人们未必熟识,但若说起“朱仙镇木版年画”,大家一定会觉得如雷贯耳,郭师傅就是木版年画界的“画神”。从十三岁做学徒开始,他从艺木版年画已经八十多年,见证了朱仙镇木版年画行业的兴衰转变,见证了这项古老技艺在时代大潮之中的荣辱沉浮。

过年贴窗花、贴福字、贴门神,是古已有之的春节习俗。俗语说:“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古人认为门户为全家人每天出入之要津,必须驱鬼辟邪,才能保全一家平安。每值岁末,多数地方人们都会张贴年画,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祈求来年运势。

据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传统;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技术的成熟,贴门神逐渐演变为木版年画。木版年画的内容不再限于驱邪除鬼的神灵、武将形象,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既有“秦琼、尉迟恭”,也有财神、灶王、“观音送子”、“松鹤延年”、“年年有鱼”等。而开封,作为北宋的都城,年画行业尤其兴盛。到了明朝时,黄河泛滥,开封被淹,百业俱废,年画行业中心便转移到了开封城南的朱仙镇。兴盛时,光朱仙镇上就有三百余家年画作坊,所作年画流向全国各地,使“朱仙镇年画”的大名响彻神州。

4.jpg

到了清末,年画行业逐渐式微,但全镇也依然有几十家。郭泰运做学徒的“云记”门神店就是其中之一。做学徒是很苦的,老话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但苦归苦,毕竟流了汗才能学到技术。虽然郭泰运最初进入年画店是为了谋生,但他并未混日子,每天枯燥的重复工作,他都用心对待,从选木、选纸、裁纸,到画稿、颜色炮制、印刷……几十道工序,他都尽力做足做精,大掌柜的一言一行,每句教导他都牢记在心。于是,三年出师的时候,郭泰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走出“云记”门神店后,郭泰运和师兄合伙开了一家小的年画店。因为做工细致,技艺高超,店面虽小,生意却也不错。就这样,一做就是几十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如今,郭师傅已经算是朱仙镇年画的泰斗,年画也早就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他眼中,那一幅幅色彩纷呈的年画,不再仅仅是一副图,而是象征着如意、吉祥,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也象征着他自己对这项古老技艺的一生心血。

在郭泰运看来,制作年画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几十道工序中间不能有一丝马虎,哪一道做得不到位,那年画就是不合格的。谈起年画中的道道,郭师傅滔滔不绝,可以讲上几天几夜,但归结到一点就是“匠心”两个字。郭师傅认为,做年画要手巧手熟,更要诚心诚意,你得把每一步都做到百分之百,九十九都不成!几十道工序,每一步差一点儿,那汇到一起,差得有多远?做工千万不要糊弄,糊弄别人,到最后也糊弄了自己。郭师傅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学问不能掺假,手艺更不能掺假。”


3.jpg

精美绝伦的木版年画,每一条线都倾注着匠人师傅们的心血。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在绘制一副“年画”,只有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尽心尽力,最终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生命画卷。(图源网络)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