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丨都一处传人吴华侠:没有站巨人肩膀 因自己就是巨人
编前语:
在采访百年老字号“都一处”烧麦第八代传人吴华侠之前,我查询了许多资料:她16岁进京打工,却在25岁那年成为都一处的第八代传人,她的名字也被写进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访后发现:她,为家人独当一面,对朋友推心置腹,对社会充满热爱,对自己信心满满。“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说的不就是她吗?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控制不住地打哈欠,不停地抱歉自己失礼。我原以为自己尽早结束,她可以尽早回家,然而,她笑着抱了抱我:“您的采访,对于我就是难得的休息。”睡懒觉、旅游、休闲等太正常不过的事,对于她则是一种奢望。她每天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访客络绎不绝,忙碌的事情堆积成山。她说她已习惯了“抗事”,她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她自己就是巨人。
“从小喜欢天安门,今天我住在天安门附近”
“从小就喜欢天安门,就希望有一天能住在天安门。今天我实现了,我认为只要你敢想并排除一切干扰去坚持,就一定能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吴华侠从小就是学习的佼佼者,老师和校长都宠着,天生有种优越感。自己从小有主见,在学业与未来规划上与家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来到北京。故宫、金銮殿、龙椅,想象一下百年前,皇帝在这里觐见百官的场景,这里有历史的厚重感;人民大会堂,神圣而庄严,政治会议、盛大国宴、国际交流,这里是政治的心脏……
妈妈和校长打电话给她,让她回来,但是她拒绝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摩天大楼分割了天空也分割了亲情,但为了分担家里经济负担,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远走他乡,是她无怨无悔的选择!
“如果想做,就马上做。拖着,就把意念也拖没了。”她开始了在北京的扎根生活。
她喜欢广结好友,在和大家聊天的时候,会边看手机边说话。有一天,她突然跟一个朋友说:“祝你生日快乐!”对方惊讶后才明白原来她在聊天中并没有玩手机,而是在记录面前这位朋友的重要信息。她给我看了自己的手机,微信里有二千多人,通讯录上有一千多人。每个重要的人的手机号或者微信号上都标注着他的生日,而且在备忘录上还会标注当天生日提醒。
今天她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成为一个国有企业的骨干、成为老字号品牌传承人,会落户北京,在天安门附近买了房,更没想到能在祖国六十年大庆上作为观礼嘉宾,参加建国60周年盛典,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一起参加祖国65周年的国宴招待会……
这个丫头有点倔!
刚来到都一处,大师傅说:“会做烧麦吗?”看了一眼她做的,说:“你这就叫会啊!”“这怎么不叫会啊?”她反问。大师傅叫了一个专业徒弟过来,她确实佩服对方的手艺,说:“您问我会不会,又没说我做得好不好,人家都跟您学了很多年,我肯定比不过。”大师傅一看,这个丫头挺有个性的。“你想学这个,可以,先把这1、2、3、4、5……基本功练好。”“您早说呀!没问题。”她心想,自己最不怕干活了!
由于都一处对出品质量的严格要求,作为一名新手,刚开始并没有上手做烧麦的机会,只能先做一些杂活和简单的开收档工作。
去刷屉,要用开水刷,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大夏天,平常人不敢下手,但是她不害怕。蒙着头就去刷,一会发现眼睛看不见了,满脸汗珠,再后来头开始有点晕,大家一看,这孩子是中暑了,有的去买药,有的去买冰激凌。大师傅自责道:“这孩子怎么这么实在,热了歇会呀,没让你马上刷完,别说大夏天,大冬天都受不了这个蒸汽啊。”当时,她的手都快要煮熟了。
都一处的烧麦很有技术含量,不达标是绝对上不了桌的。当时为了学好擀皮这一基本功,她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反复的和面、揪剂、擀皮不断练习。开始由于使蛮劲,手上磨出了很多茧子。最让她忘不了的是一次手掌心磨出一个大水泡,擀皮的时候水泡也随着来回游走,使不上劲,干着急,索性她就用针把水泡挑破,将水挤出来,但没想到破了之后的肉皮薄,在擀皮时竟把肉皮给带了下来,鲜红的肉露在外面,再在擀面杖的受力下,那叫钻心的疼。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擀皮速度在不断地提高,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小时最多擀十斤皮,而她给自己定的标准一个小时擀四十多斤,很快成为大家公认的擀皮快手。
“只要你有目标,就打消任何打退堂鼓的想法,就能实现。”她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做继承人,我认为他们是看准我这个人吧。”
吴华侠打小就养成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的习惯,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她都比别人更努力,当她开始做的比别人好的时候,就不免会遭到排挤和孤立。
后来她明白了:“如果你比别人好一点,就会被羡慕嫉妒恨。如果你做得比别人好一大截,足够优秀,你自然就会被敬仰。”
她不计较得失,公司活多,她主动在休息日免费加班。“甭管给我多少活,我从第一件开始做,挨个干到最后,等领导来检查,我保证能给他一个完美的交待。”“就像那天我休息的时候,洗了50件衣服,我总觉得一天干完活我心里踏实。”“我干完活,不是为了让你们说我好,我就是这性格。”
学徒期间,有的师傅离家远,她住公司宿舍,主动帮助其他师傅干活。“你们回去吧,我来干,保证你们明天上班时,接班的人不会说你们留很多活没干完。”每天晚上,十几摞屉,一摞就是十几个,十几摞就是一二百个屉,之后还要洗碗和洗衣服。第二天,她来的早,她把桌子擦好,面活好,水沏好,因为这些都是每天必备的准备工作,总要有人干,大家来了直接上手很轻松。所有人开始意识到,当初误会了她,她不是想显示自己,而是真的为人着想还落到实处。
当大家开始认同她的时候,领导无意间在培养她成为传承人,让她对各个部门开始进行统筹管理。但她说这些并不是她最初做事的目的,事做到位了,光环就自然落到头上了。现在很多员工即使下班了,能留下来听她说几句话,就很知足了。很多记者问她:“为什么选您作为都一处第八代传承人?是技艺比别人更高一筹吗?”她说:“我认为他们是看准我这个人吧。”
“作为烧麦技艺传承人,我不但要传承好技艺、还要勇于创新。”
吴华侠的创新之路是一个挑战。
在2014年研发的绿色“五谷烧麦”,考虑到营养成分、含糖量、口感、颜色、可操作性等综合情况,原料便从上百种谷物中开始甄选出可用的品种进行试验,并一次次投入到试验中,每一种食材都有其自身特性,有些食材作为面皮的粘度不够,不易成型,比如玉米面、高粱。这就需要适当掺入面粉,看似非常简单的步骤,实则很难掌握,要通过不断调试,找到食材与面粉的最佳配比,做到既保留谷物本身的味道和颜色又方便其成型,这个过程需要上百次的尝试,尽管每次的尝试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和辛苦,可结果依旧是零。有时会因为投放顺序不同,出品的效果也有所差异,同一种谷物需要做几十次试验,就是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而逐步前进,最终成品出炉的那一刻,兴奋一词已形容不了她当时的状态。在随后的几年中她一直坚持求变创新,2008年研制奥运五彩烧麦,2009年研制炫彩烧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吴华侠从一名普通员工到基层管理者,从学徒到传承人,她希望将这门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建设烧麦制作团队,稳定人员,集合更多人的力量发扬传统技艺。在技艺方面可以创新,在带徒管理方面也可以创新。日一复一日重复同一个内容,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所以在带徒过程中她尽量给他们增添学习乐趣,营造氛围,开展小组竞赛。比如揪剂儿,能够达到或接近标准者就算合格胜出,不能完成的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如果整组都可以达标,就会得到奖励,这样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怎么把老字号传给一个外地姑娘了,而且还这么年轻。”这种异样的声音有很多。“每当我听到这些,我就有一股冲劲,一定要做出个样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当之无愧,让看不上我的人刮目相看,让看上我的人引以为豪!”
人物简介:
吴华侠,都一处烧麦第八代传承人,便宜坊集团烧麦总厨。
2007年5月,制作的五彩烧麦获第八届中国美食节金鼎奖;
2008年11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2010年6月,被评定为市级“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传承人”;
2011年5月,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2015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受访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