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百科丨中华瑰宝:漆器的十三种工艺(下)
[原标题:漆器的十三种工艺,震撼世界的美]
中国漆之为用,已经有近万年历史。漆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任凭时光如梭,沉淀岁月留下的痕迹。即便剥去华美的外衣,留下的也是最质朴的本真,以及最包容的智慧。
工艺十:戗(qiāng)金
戗金,又称沈金、枪金,是一种在漆器上刻划出金色线条、细点的装饰技法。在推光漆或罩漆完成的漆器上用针或雕刀刻出线条或细点进行纹饰,在刻痕内填金漆,或再贴入金箔、黏敷金粉后轻拍,使金箔、金粉深入凹槽,令刻在漆器上的花纹呈现金色,表现出漆器纹路的立体感,具有快速流畅却又沈稳的美感。
明嘉靖·戗金彩漆龙凤寿字纹八棱盘
明嘉靖·戗金填彩漆龙凤纹元宝形盒
清乾隆·雕填彩漆戗金蝙蝠勾莲纹柿形盒
清乾隆·戗金填彩漆双龙萎角盒
工艺十一:漆色
漆色指给漆膜增加颜色,保护漆器的涂料。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华饰。主要有黑、朱、黄、绿、紫等一种颜色的漆器。最早的一色漆器出现在原始社会,以后历代均有作品传世,以朱、黑、紫三色最为常见。
漆色并非想像中那样缤纷,自古至近代也仅限于黑、朱、黄、绿、青黑五色。生漆精制后而呈半透明朱色系;黑色系是在生漆中掺入铁粉制成;黄色系则是生漆中加入石黄后的颜色;掺入石黄和群青后的生漆呈现出青色成为绿色系;褐色系是朱色混合黑色后呈现出来的。
清乾隆·金漆葫芦盒
扇金漆盒
红漆衣架
黑漆镇纸
木雕红漆山水人物盒
红漆紫檀文具盒
工艺十二:剃犀
由于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相似,故得名“剔犀”。一般情况下都是两种色漆(多以红黑为主),在胎骨上先用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厚度,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
剔犀执镜盒
香几剔犀小
清乾隆·御用六方剔犀雕盒
工艺十三:填漆
在填漆,漆器制作工艺的一种。即在漆器表面阴刻出花纹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纹,干后将表面磨光滑。填漆有两种工艺:一是填彩和漆面相平;二是雕填后花纹凹陷,不与漆面平,显出刀刻味。
雕填漆八宝盖盒
雕填漆龙凤盖盒
清·雕填漆八宝图盖盒
清·填漆双龙铜镜
好了,到这里为止,十三种漆器工艺都介绍给了大家。器物之美如人生,有时厚重才显贵重,有时脱胎化羽方成蝶,关于漆器,与所有轻盈之美一样,它终成精灵,却如幻如电,震惊世界。
(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