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若可价 真爱复何求

编辑:车前

[原标题: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风进乡村]

编者按:

婚姻若可价,真爱复何求?婚姻,不论是原始社会的“男女杂游,不聘不媒”还是封建社会的“非媒不娶,无礼不婚”,“相亲相爱,天长地久”总是不变的期愿,而“从此开启人生新的美好” 更是我们对婚姻亘古恒存的定义。但很多时候,望着越来越奢靡的彩礼、越来越贵金的婚宴、越来越难攀的潮流、越来越高的离婚率,似乎结婚也成了有钱人的专利,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

婚姻,不是商品,更不能买卖。须知道,再风光无限的婚礼也只是昙花一现喜悦,只有相亲到老的婚姻才是伴随终生的幸福。而盲目的追随潮流,不但会给自己以后的生活造成沉重的负担,更会让本该属于你的幸福变成不幸。那么,我们该如何移风易俗,让婚姻回归本原呢?河南柘城县的做法,很值得研究。

婚姻若可价01.jpg

我的家乡河南柘城县,是黄淮海平原上的一个农业大县。今年春节回乡,在感叹家乡经济发展、城乡面貌变化的同时,感受最深的就是广泛开展的移风易俗活动为城乡带来的新气象。我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对这一活动作了调研了解。

婚嫁彩礼负担一度沉重

每年春节期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是相亲和结婚的高峰期。这些年春节回乡,耳闻目睹了很多婚嫁中的“怪现象”。在与亲朋好友的交流中,大家对近年来农村地区婚嫁大操大办愈演愈烈的状况也非常忧心。

天价彩礼不堪重负。彩礼钱从多年前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到万里挑一,近年来更迅速上升到六万六、八万八、十万零一。在豫东地区,流行着“一动不动”(“一动”是10万元以上的小轿车一辆,“不动”是在县城有一套房子)、“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张50元)的彩礼说法。彩礼之外,婚前农村必须新盖两层楼房,不少还要在县城买房。

婚事大操大办。婚礼逐步向城区跟进,迎亲车辆动辄几十辆,招摇过市,浩浩荡荡;婚纱摄影、婚礼主持、婚庆摄像等,一样不能少;婚宴也不是自己做了,而是到饭店、宾馆,或包桌让别人做,一家结婚,亲朋好友和全村家家参加。一场婚礼下来,花费在几万元之巨。

据乡亲们估算,一对新人从相亲到过门,仅大宗礼金及开销合计下来,平均每个家庭要花费50多万元。而且越贫困的农村家庭,女方要求的彩礼越高。2016年底,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696.74元,农村地区婚嫁彩礼普遍超过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一些农村适龄男青年因负担不起彩礼钱而长期单身,甚至有的人终身成了“光棍”,群众举债为子女办婚事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家庭因婚致贫。

根据了解的情况分析,农村结婚负担日益沉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封建思想和市场经济双重影响。既存在以财富衡量家庭优劣和婚姻幸福的传统观念,也有因互相攀比造成彩礼节节攀升的因素。二是农村适龄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因20世纪90年代对刚兴起的B超检测性别缺乏管控,造成16—23岁年龄段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因女方“紧俏”进而抬升彩礼价格。三是职业“媒婆”成为天价彩礼的重要推手。农村相亲常常集中在春节前后,一位适龄青年常常被“媒婆”牵线多家,无形中抬高彩礼价格。四是经济发展落后从根本上造成“天价彩礼”。很多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男子外出务工,缺乏稳定持续的经济来源,女方为寻求更多保障从而索要高额彩礼,也有一些家庭用女儿的彩礼为儿子定亲用。


移风易俗走进千家万户

据了解,去年初特别是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老家柘城县还被确定为商丘市重点示范县。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移风易俗树新风的氛围。

宣传引导声势大。走在乡镇主要街道、休闲广场上,除了欢庆春节的宣传语外,看到最多的就是移风易俗的宣传横幅标语。县里还组织编写了《特殊婚礼》、《请闺女》、《彩礼风波》等以反映农村索要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为题材的戏曲节目,在全县巡回演出380多场,以戏说事,用戏明理。同时,还拍摄了以高价彩礼为题材的公益微电影《雷哥定亲》、《彩礼纠纷》等,春节前后集中向适龄青年推送。

干部带头推新规。县里建立了党员干部办婚丧嫁娶事宜报告制度,每位党员家里办婚丧嫁娶事宜,都要向上级党组织和纪委如实报告。基层党校面向党员干部开展移风易俗讲座,受教育党员干部达1万多人次。目前,党员干部自觉破除陋习、带头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风尚已经形成,在活动中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农村自治促新风。全县515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让有威望的乡贤、老干部、老教师加入,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县里明确了农村红白事参照标准,各村商讨确定本村的标准,写入村规民约。对违规大操大办的村民,取消其参与村内的一切评先资格;如果是低保户,建议取消其低保资格。半年来,全县各红白理事会已成功操办1000余户的婚丧嫁娶事宜,节约开支8500余万元。

选树典型办实事。全县隆重表彰了10个工作成效明显的村级模范理事会,选树了一批移风易俗光荣户,在“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中将移风易俗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注重为适龄男女解决实际问题,举办相亲会和集体婚礼,为适龄男女牵线搭桥、提供婚庆服务等。目前,参加集体婚礼已经为很多适龄青年所接受,有的新婚夫妇还为参加集体婚礼更改结婚日期。


弘扬新风需综合施策持续用力

婚姻嫁娶,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这些风俗有些已经传承多年,根深蒂固不易变革;有些是新兴的时尚,流风所向势难阻挡。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综合施策。

注重党政推动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移风易俗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借鉴村民自治的成功经验,广泛开展乡风评议,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注重党员干部带头和群众普遍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各地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形成的良好态势,强化党章党规的规范约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带头执行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在移风易俗活动中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进而带动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注重宣传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文明新风教育,加强对农村嫁娶彩礼、人情交往等文化习俗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约束,构建起党章党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规范守则相互支撑的保障体系,以法规制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

注重正面引导与反面曝光相结。运用各类传媒和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各地开展移风易俗的做法措施,宣传推进移风易俗的典型事迹和鲜活经验,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弘扬社会新风。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对那些举办豪华婚礼、索要天价彩礼等炫富摆阔的现象,敢于曝光和批评,激浊扬清,树立起鲜明的价值导向。(图源网络)


(摘自:光明日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