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祭如在

编辑:车前

感知天下·预见未来.jpg

祭如在.jpg

很多年以后,我还记得父亲带我和弟弟去扫墓的那个下午。那一年,我刚考上大学。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穿过一排白杨,直走到田野深处,祖父的坟前。

父亲说,都跪吧。我那时正年轻,脑袋里装的都是“新”习惯,再加上不好意思,不免有点犹豫。弟弟更扭捏,用脆生生的嗓子问了一句:非得跪吗?父亲沉默了一下,说,蹲下也行。于是我们都蹲下。父亲拿出打火机,点着了黄表纸。然后开始跟坟墓中的他的父亲说话。内容无非是说,孩子考上大学了,要到北京去上,道挺远,不过现在京九线修通了,也方便;家里都不错,不要惦记;给您送的钱要舍得花,想吃啥买点啥,别省……

旷野无人,风动墓草,天地间一切声音仿佛都被过滤了,只剩下父亲略显絮叨的话。我和弟弟对视一眼,突然感到了一种带着重量的肃穆。

现在回想,这好像就是孔子说的“祭如在”呢。如在,就是如同祖父还在,一家人到老院子里来,陪他说说家常话。没有“如仪”,连跪拜礼都“改良”了,更没有烧纸扎的豪宅啥的,大张旗鼓——谁周末看看爷爷,还敲着锣打着鼓来呢?谁跟祖父说话,拉着腔、拖着调,搞着朗诵呢?那不假了嘛。

唯其简朴,愈觉庄严。唯其不事繁华,愈觉直指内心。

祭祀的本质是纪念,是追思,是寄心,不是表演,更不是炫富。可能有人会说,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哩!仪式隆重了,哀思才更容易寄托嘛。这话分两面说。确实,祭祀需要一定的仪式。仪式往往能营造情境,更容易使人进入慎终追远的氛围。嘻嘻哈哈、跳着街舞,确实不是祭奠老人的样子。但是,隆重、庄敬和繁复、奢华,毕竟不能画等号。近来以奢为敬的风气有所抬头,这就偏了。另外,不走心,光走程序,也不行。好比是一块电池,里头没电,外头再华美,有什么用呢?里头有电,又何须华美呢?

古时候,父母丧,依礼不能饮酒,不能吃肉。有客来吊,必须按照既定程序应答。阮籍就偏不这样,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客来吊就不答礼。遗体告别时也只号了一声,说了句“完了”,就拉倒。然而,却难过到吐血数升,哀伤到形销骨立。不是说要学放诞的魏晋名士,而是说,应该体味这样的精神:寄托哀思要有仪式,但更可贵的是有真心。真心统领仪式,而不是仪式统领真心。

祭失其心,空具其形,不如不祭。(图源网络)

(原标题:祭如在)

(来源:人民日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