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记议丨传统文化名著的魅力何在?
编者按:
继2017上海书展后,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也于8月23日正式开幕。从这两个图书盛会传出的信息看,不论是世界级出版人,还是国内外的读者,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名著,表现出了空前热情。传统文化名著为何如此迷人呢?请看本期《读家记议》。
记议一:什么是传统文化名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新书源源不断地问世,属于“传统文化名著”的书目亦与日俱增。虽然不同时代对名著书目挑选也会有所不同,但但各个时代所选的最佳书目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时至今日,有人总结了“传统文化名著”的六个标志;现陈如下:
(一)传统文化名著,一般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二)传统文化名著,一般都通俗易懂,不卖弄学问。
(三)传统文化名著,一般不会因思想运动、学说更迭、舆论分歧而过时。
(四)传统文化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其中的养料汲之不尽。
(五)传统文化名著,都富有教育意义,不论你是否赞同书中的观点,它都是你不可缺少的老师。“
(六)传统文化名著,多在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启迪你继续探究。
记议二:传统文化名著有哪些?
书海茫茫,世人难以全数涉猎。如果不分优劣的去读,那怕你的寿活百岁,你也只是比别人多吃书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因为你所读的书不精华之所。当然,相对值得庆幸的是,真正的传统文化名著数量仍是“凤毛麟角”。现择重中之重,且列一些。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礼记)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作为儒家经典著作,这九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生活。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对今人的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庄子》这是中国散文的源头。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
《史记》鲁迅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和“列传”,是全书的精华。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史记》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文学著作。
《世说新语》是古代的“微型小说集”。其所反映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而这种风度成了一代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颜氏家训》耕读世家治家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没有启迪。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宋词选》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宋词中有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能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元曲选》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菜根谭》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谈论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
《古文观止》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较精的一本古文书。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
《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东周列国志》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时代,期间诸子蜂起,学派林立,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基础。而这部书,则是这对段历史的另一种解读。
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聊斋志异》其很优美的文字,很奇诡的想象,很缠绵的故事;无论在情节曲折和环境奇幻,还是在人物遭遇和场景迷离等角度品赏,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
《儒林外史》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典范。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记议三:怎么读传统文化名著?
(一)在读古籍之前,我们先要静下心来,因为浮躁的心态是读不进任何书籍的。
(二)我们首先应该想到,古人写书,可不是写给现代人看的,他们写书,只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谈和思想的记录,有他们自己的用字习惯和行文风格。所以,我们想要读懂古籍,首先要懂得当时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形态。
(三)首先要放空我们的头脑和思想,如果我们的头脑和思想被原有的成见塞得满满的,那么我们就得不到任何新知识。
(四)认真阅读,互相比较。读书的关键是我们要学会比较,因为只有在比较中我们才能学会思考。
(五)要给自己的思想有自由驰骋的空间,不要被所学的知识所束缚;要敢于打破牢笼、樊篱,要有批评精神。
(六)用心体会书中的用字用词,揣摩作者的用意,读出书中的言外之意,言下之意,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
(七)一定要前后联贯,上下贯通地来看,千万不要断章取义,只抓一点而放弃其它。
(八)全身心沉浸在这本书里,无时无刻思考着这本书的字词,才能真正读懂这本书。
记议四:传统文化名著的魅力何在?
所谓传统文化名著,他不但能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还能穿透时空,照亮你的当下与未来。
总之,对于读者来说,传统文化名著的魅力不在于好读,而在于我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个人成长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佛克马说,“文学经典是为了解决人们特定的需要而创作的,它们为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当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我们有着不同的需要和问题,但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有一些需要和问题是跨越文化界限甚至是普遍存在的。人们需要食物和房屋,和平和没有战争,他们希望生活在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中。”洞悉人类的需要,观察社会、研究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为读者解惑释道,才是经典的真正魅力所在。
结束语:
虽说“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但,传统文化名著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中国千百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更是开阔你的眼界、资助你成长、帮助你了解生活、使你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钥匙。所以,如有时间,请读一本传统文化名著吧!因为一旦你读进去了,它会把你带到更高的境界。(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