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护理假”如何落地?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公布最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提出独生子女每年可获20日陪护假。今年7月底,最早出台护理假的河南亦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将独生子女护理假从原来的“不超过二十日”改为“不少于二十日”,力度之大被不少人点赞。但记者调查发现,自2016年以来,虽然多地先后以地方立法或行政规章的形式明确了独生子女享有护理假权益,但由于缺乏激励与监督,能带薪享受护理假的职工并不多。试问,“独生子女护理假”究竟该如何落地呢?
——目前,我国一些用工单位在总体上还处于强势地位,面对要带薪休年假还是要饭碗,很多劳动者都会无奈选择后者,劳动者缺乏对等公平的博弈机会。而这背后,则凸显出我们劳动维权执法还不够有力的现实。所以,应该加大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力度,对侵害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目前,一些企业之所以千方百计不落实各种带薪休假,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采取的下策。所以,相关部门可以从劳动监察和财税政策两个方面供给配套政策,建全“独生子女照料假”的合理社会分摊机制,比如对用人单位减免一定税费,对严格落实福利休假的用人单位予以一定税收优惠,以税费的形式弥补用人单位可能被抬高的用工成本。从而创造条件、助力企业不折不扣落实年假制度。
——在建立建全“独生子女照料假”的合理社会分摊机制后,为了防止政策变为“纸上福利”,一些地方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为政策落实护航。例如,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独生子女护理期间享有工资福利,人社或有关部门将责令限期给付。情形严重的单位将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在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授信等方面都会受到约束,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会受到影响。
——“独生子女护理假”出台的目的很明晰,就是缓解独生子女在照顾老人和工作两难选择中的压力,让独生子女更加安心的照顾父母。如果有人趁机钻空子,打着休假的旗号去做别的事情,势必也会造成企业管理的困难。所以,需要有规定来规范独生子女在请假期间的行为,保证独生子女把护理假真正用到陪护父母上;个人如果假借父母生病为由骗取“护理假”,也要被纳入诚信黑名单等。
拾遗:“非独生子女”就不需要护理假了吗?
就护理假而言,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也逐渐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独生子女母为缓解人口压力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现在面临着养老缺少照料的困境。设立护理假确实很有必要,但要看到,存在这一需求的,并不止于独生子女家庭。在二孩时代背景下,两对夫妻赡养四位老人,与一对夫妻赡养四位老人,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对独生子女家庭,过去一直讲“4+2+1”家庭结构——对应着一对年轻夫妻,需要赡养4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事实上,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已经变成了“4+2+2”结构,需要抚养2个小孩。这一背景下,如何赡养父母,更是成为绕之不过的难题。
更重要的是,任何假期都必然以成本的形式,由用人单位来承担。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每一个员工的正当诉求都应该得到正视。明明护理假是普遍性的需求,结果只对独生子女给予特殊照顾,这样的企业文化恐怕是残缺的。
不只独生子女需要“护理假”。现实的情况是,“护理假”是全社会的期待,不仅是独生子女的需求。既然是一项普遍需求,就应该成为普遍福利。(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