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姓氏的“通天家谱”丨《国有家谱》
人们常说“人有家,则家有国。”“国家家谱,家有家规。”放眼世界,每一个人,每一个家,都有自己的姓氏,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谱。将血脉相连的个体,编制在一张家谱上,就好似一根隐形线,将“家人们”紧紧相连。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球,更是有这样四大家族的家谱一致通用,被传为“通天家谱”,延绵至今。他们就是历史文化豪门“孔”、“孟”、“颜”、“曾”四家,因先人居功至伟,而有了世代延绵的家谱之珍。
四姓延绵,传承不止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曾参,此四人被称作四圣。中国历代王朝推崇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更是处于统治地位。而孔姓先人——孔子,即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后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等各代皇帝都曾为表示尊重儒学,到曲阜祭祀过孔子。后来,乾隆皇帝继续推崇儒家思想,曾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御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因曾子、颜回和孟子都是孔子的嫡系弟子,还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广大,为此,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圣祖御准此三姓同用御赐派字。孟子也为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也得到了各代皇室的认可。而颜回作为儒家学派中药代表人物,孔子最得意门生,带领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编辑,是《论语》主要编辑者,在儒家学说的传播上功不可没。而曾子也是孔子得意门生,著写名著《大学》。四人对儒家思想的开创、传承、延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璀璨的四颗明星。
孔子像
中国自古推崇孝道,而孝又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儒家把孝道诠释的淋漓尽致。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家谱开始,孔姓族人一直沿用。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孔子的徒弟和儒家思想传承人们也开始沿用孔姓家谱。这就有了孔、孟、曾、颜四家共用同一家谱的局面。1774年2月17日(乾隆三十八年),朝廷诏告天下:凡孔、曾、颜、孟家族后裔都必须按先帝所御赐之20字取名,否则,不淮入其家谱,“四姓”家谱得到了帝王的肯定。孔、孟、颜、曾四姓真正成为“通天谱”。清朝乾隆年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了孔姓家谱,自此,四家一直沿用至今。家谱国际曾表示:这四姓子孙繁衍生息,遍布国内国外,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就可以按辈分称呼。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通天家谱“不仅成为家族血缘关系的纽带,也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传统文化传承不止的象征。
家风的延续,文化的传承
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也充分表现了这个民族崇尚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虽字辈应为四大家族通用,孔氏在六十一派起使用;孟氏在六十一派起使用;曾氏在六十三派起使用;颜氏很少使用。后续子孙也是遍布全球,也不再像过去一样,严厉不准其四姓婚配。但“通天家谱”50代,依旧流传至今。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份“通天家谱”沿用几百年,截止到现在,至少还有20几代人可以沿用。这看似是家风的延续,其实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中国人,自古重视家庭,重视孝道,重视伦理,简单几十个字就可以讲千百万的同姓人串联在一起,并区分长幼,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亦如河图洛书、亦如文言文、亦如当今汉语,总能用最简单、精炼的词汇表达出最完美的意境。
(本文改编自:《全球,有四个姓氏使用同一“通天家谱”,代代遵循,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