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馨语 I 老祖宗留下的春日灵丹,“三月三,地菜煮鸡蛋”,吃了一年不头痛

农历三月初三,老百姓有“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这个传统习俗来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老节日——上巳节。古时这一天要举行重要仪式以消灾辟邪,祈求吉祥平安。这一天也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之日,民间素有:三月三,轩辕生。所以三月初三,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民俗“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寓意
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孝感);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不过这也只是民间的一个说法而已,虽然“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鸡蛋”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其科学性还有待考证。
不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地菜虽然是野菜,但是营养丰富,里面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这些营养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加上鸡蛋的蛋白质含量高,卵磷脂、维生素A也丰富,这样两种营养食物放在一起,自然对身体有好处。
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
被誉为“菜中甘草”
地菜就是荠菜,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淡,性偏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健胃消食之效,可治疗因湿热导致的泄泻、痢疾、小便不利,以及吐血、咯血、尿血、崩漏、目赤疼痛、小儿疳积等。但荠菜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食用。

地菜煮鸡蛋虽营养美味,
但并非人人都适合
荠菜的提取物可以有效扩张血管,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这一功效对高血压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益,但有低血压的朋友就不太适合多吃地菜煮蛋,慎防血压过低,引起头晕。另外,荠菜含有类似麦角样成分,有催产素样作用,可能引起明显的子宫收缩,所以孕妇也要尽量不吃地菜煮蛋。不少人在做地菜煮蛋的时候会放入枫球(路路通),路路通善治风邪,有很好的祛风通络的作用,而且能通经,女子月经期的时候吃地菜煮蛋就最好不要放路路通,不然可能会造成月经量多,甚至崩漏的情况。
地菜煮鸡蛋,这样吃更健康
做地菜煮蛋时,不要加食盐,因为咸味入肾,而地菜本是入肝、脾、肺经的,加了盐会使它的药用效果大打折扣了。
为了让地菜汤更美味,可以在煮的时候放几颗红枣或少许红糖,既美味又入脾。还可以加上一点生姜这类的“辛”味食物,可使肝气生发,更好的改善“春困”不适。
三月三,记得吃荠菜煮鸡蛋哦!
1
来源:中华善德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