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馨语 |这件你习以为常的“小事”,悄悄偷走了你的气血
现在很多人所谓的「休息」和「放松」,就是没完没了没节制,让自己瘫在各种屏幕前煲剧、看电影,或者抱着手机/平板/电脑打游戏、聊闲天、追小说、刷短视频、逛购物网站、浏览社交网络……
即使困到哈欠连连、眼睛睁不开、手机砸脸,也还要强打精神再来一会儿。

这些看似不必汗流浃背或者劳心费力,但细想一下,这里面却有个非常明显的共性:
你的眼睛,依然在辛勤劳作、努力运转着。我们在用「休息」和「放松」的方式,让眼睛「妄作劳」,让身心陪着一起996。
这就像温水煮青蛙,不仅影响视力,还会一点一点蚕食我们的精气神。如果再搭上熬夜晚起、饮食不节、不爱运动等坏习惯,就更糟了。
它对身心造成的消耗和伤害,也真不是单纯靠补一觉、吃点补品、看几次医生就能完全好起来的。


中医有个说法,叫「累从眼入」。这其实很确切地道出了当下很多人身心疲累、精气神不足的原因。
人只要处在清醒的状态,眼睛便是支持日常活动、捕捉信息、与外界产生交互最不可缺的器官。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
——《灵枢·大惑论》
一对明亮清灵、神采奕奕的眼眸,就像枝端开放的花朵,需要植根于气血充盈的身体,依靠全身最精华的精气供养。心神透过瞳仁,让我们明视万物、视而能见,眼睛像小鹿一样灵光闪闪。

而且,各种信息文字都是有能量的,当你接受了太多纷乱繁杂的信息的时候,其实整个生命状态也是混乱的,不知不觉中暗耗了很多心血。
“目受血而能视”,眼睛得到血气的滋养才能看见外界的景物。
肝脏就像身体里的一个血库,如果血库里的血不充足就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等一系列眼部症状,而这一系列问题的祸首便是“久视”。
很多人的过度用眼和消耗,都是来自手机。手机越智能、功能越强大,这种情况就越严重,男女老少都逃不过。

所以,节约用眼爱护眼,以及对身心做清洁,可以先从克服手机瘾开始:
1.关闭无所谓的APP通知,退出或屏蔽没意义的群聊
2.减少手机充电次数,比如一天只充1次电(特殊情况除外)
3.把手机放在视线之外、伸手够不着的地方,在睡觉、学习、看书时调成睡眠/专注模式
4.打开APP的「防沉迷模式」,以及手机的「使用时长提醒」
5.把让你上头沉迷的APP,不是必需不妨直接卸载掉
6.找一些其他让你充实、让你专注的兴趣爱好,如拼乐高、玩乐器、做运动、练字画画、听音乐等

眼睛是人体代谢最缓慢的器官。除了做眼保健操之外,非常推荐大家经常刮拭眼眼周穴位。
这样可以疏通眼周的络脉,使气血运行顺畅、化除瘀滞、改善眼疲劳。

刮痧疗法
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用刮痧板或者拨筋棒刮拭眼眶,从而刺激眼部周围经络,起到放松眼部肌肉的作用,对于青少年近视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耳穴疗法
耳穴,顾名思义就是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
从本质上讲,耳穴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廓的信息点。耳廓信息点上既有人体相关部位的生理信息,也有人体相关部位的病理信息。
合理刺激这些信息点,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动、激发人体抗病力潜能,祛病健身,这就是“耳穴疗法”。
之前我们也有分享过张勖涵老师耳穴调理视力的方法,在这里再复习一遍:按摩耳穴区域:眼、肝区、肾区、枕区。

难度增加一点,既可以防止近视,又可以让娃开胃,预防颈椎病的耳贴:
眼、胃、脾、肝、肾、枕(对贴)、颈和颈椎(对贴),如果有散光再加上屏间后。


眼睛用久了,难免会酸胀、干涩,看东西也觉得费劲。这个时候,就真的需要离开屏幕,合上书本,动动肢体,让眼睛休息一下了。
可以用「熨目」这个超级简单的小动作,让眼睛充充电,给它补补气血:

操作要领:
1.操作时,闭上眼睛,两手掌互搓至温热,然后将手掌的掌心轻轻敷两眼之上。
2.轻敷6-10秒,再搓热双手重复刚才的动作,这样循环做10-15次。
3.做完之后,不要睁眼,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轻轻按压眼球,大概20-30秒左右。做完之后,可以眺望远处。
4.这个动作不限时间和频次,可以跟上面的转睛功先后进行,早起时、休息时、临睡前、眼睛疲累时都可以做。
5.眼睛红肿、热痛、有炎症时不宜操作。
常做「熨目」,可以缓解眼睛疲劳,使两眼明亮、炯炯有神,不易发生眼部疾患,而且还能减轻眼袋、黑眼圈和眼角细纹。

用眼过度,精气神都被消耗,眼睛就会经常干涩劳累,视物模糊,看东西觉得费劲。
如果平时睡眠不好,总是熬夜耗神、劳心费力、思虑过度、久坐不动,不止眼睛,全身都会跟着受牵连。
除了上面那些护气血、收心神的养眼明目功法,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物来滋润眼睛、补养全身气血,像桑葚、蓝莓、枸杞、决明子、覆盆子、黑豆等等。

桑葚绝对是明目补精气的扛把子。如《滇南本草》记载,桑葚「益肝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对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导致的眼干眼涩、迎风流泪,以及日常熬夜、工作学习造成的用眼过度,不论是桑葚鲜果、还是桑葚干,都很适合。
好东西也不能过量,过量服用桑葚会导致腹泻,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就更不适合久服了。
来源:道生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