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馨语 |夏天吹空调不注意这2点,很容易毁了身体

每天出门,迎面就是一股热浪,浑身是散不去的燥热。这种天,就算是不怎么怕热的阳虚体质的人,都感到很难熬,更别提热性体质的人了。
今年格外湿热的夏天,不开空调现实吗?
肯定不现实。就拿小艾来说,平时苟命养生不喜欢吹空调,一般是能风扇解决就不开空调,但晚上闷热得不开空调睡不着。

空调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但它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关键在于你怎么使用。
那怎么吹空调,才不会损伤身体和阳气?
01 防寒于未然,吹空调有讲究
早在2000年,名医李可在南方看诊发现,一千多人中,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
南方如此酷热的气候,竟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阴虚证,后寻找根源发现是空调导致。

时下,家家户户都有空调,导致夏天吹空调吹出来的病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么容易生病?原因无外乎两点,脏和寒。
♦ 空调脏,室内长期不通风,导致大量的细菌、灰尘、尘螨吸入体内,感染致病。
♦ 人造寒邪本就比自然界的寒邪还要凶,如此寒湿入体,湿疹、肩颈酸痛硬、痛经、肥胖、肿瘤……
且此时天地间,地下的阳气都升腾到地面上。天人相应,人体也是如此,大部分阳气都跑到身体表面,而五脏六腑却是一片阴凉,相当于外实中虚,要特别注意防寒。
注意事项
1、出汗时别对着空调吹,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有汗时如果要进入空调房最好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
2、颈背、头部、小腹、大腿、膝盖,这些地方需要注意保暖,可以用毯子护住。并时不时摸一摸大椎穴、关元穴、命门穴的位置,用手掌暖暖。
3、空调温度应尽量选定在 26℃~30℃,当身体感觉到不冷不热,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时,就表示这个温度是适合你的。
4、每开 2 小时的空调,要开窗通风 10 分钟左右,保证房间有新鲜空气流通。
5、时间不要过长,三四个小时还可,别一天都躲在空调房里。
02 不得不吹空调,我们可以做点啥?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是一种“被动式”地吹空调,难以改变到处都是冷气的外在环境。
这种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外在的手段,排寒湿、补阳气,把身体调理到合适的状态。
(1)早起吃姜,来一杯姜枣茶唤醒阳气
俗话说: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早晨太阳升起,体内的阳气也是一样,这时吃点姜有利于阳气生发,且能温中散寒。
你可以直接用生姜煮水,也可以煮粥,早上喝碗加姜加葱的皮蛋瘦肉粥,顿时神清气爽。当然也可以泡茶喝,最简单好用的莫过于姜枣茶。

材料:生姜、大枣、红糖
做法:冷水下锅,而且久煮才能激发枣和姜的功效。煮的方法很简单,一般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15~20分钟就可以了,喜欢重口味的可以煮至浓稠。
湿重的朋友,还可以加点陈皮哦~
受寒初期,也可以喝它,驱散肌肤、表里的寒气哦。
(2)热着过,晒晒太阳
四季气温变换,而人的体温不变,靠的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人体本就有最精密的空调系统,脾胃是供能系统,肾是冷却系统,肺是散热系统。长期用空调,自身的空调系统得不到锻炼,就会退化。

所以在主火的夏季,就应该热着过,趁流汗排陈寒,同时也要“无厌于日”,不反感太阳,不怕热、不怕晒。吹了这么久的空调,也要适当地晒晒太阳,补充点阳气能量。
晒太阳也是另一类的灸法哦,俗称“天灸”。
(3)工作间隙“搓搓腰”,提振阳气
大椎穴、关元穴、命门穴,这三个穴位是寒邪最容易侵袭的部位,同时也是振奋阳气的好地方,适当按揉,做好保暖,比如少穿露腰的衣服。
另外,腰部有“腰眼穴”,为肾脏所在的部位,常常搓它,可以温煦肾阳,帮忙提振阳气,抵御入侵的寒邪。

搓腰是一种很简单的小运动,坐着都能做,只要是空调屋里待久了感觉腰酸背痛,就可以把手掌放在腰部,上下搓50次左右。
(4)艾灸,补阳驱寒
艾性温、辛,燃烧时产生的温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温通气血、提升身体的阳气,艾灸以下穴位很适合处理寒湿导致的“空调病”和不适。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夏季脏腑中虚,脾胃最容易受寒,艾灸此处,可以增强人体的供能系统,强正气。

位置:肚脐正上方四寸,即大概6个横指宽的位置。也是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就是中脘穴。
关元穴是以补气、温阳、壮阳、益气为主的穴位,也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强壮穴。

位置:在肚脐正下方三寸,4个横指宽的地方。
艾灸足三里穴,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强脾胃功能,增强正气。

位置:足三里是常见的穴位了,位于外膝盖下面三寸,大概4个横指宽,胫骨前肌上面。
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把大椎穴艾灸暖一暖。艾灸时间不要过长,单个穴位艾灸10分钟左右或有红晕出现即可。
(5)晚上泡泡脚
很多人夏天喜欢吃冷食,经常吹空调,这样会导致脾胃受寒,晚上泡泡脚就可以将体内的寒气排出来。如果寒湿较重,或者有轻微受寒的症状,可以用艾叶水泡脚哦~

水位如果能没过三阴交最好,温度不要过高,泡到微微发汗即可。
夏天气候炎热时,吹空调是一件很难避免的事情,公共场所、办公地点到处都是,但我们不要因此而感到过分焦虑。
顺应环境,从生活细节的地方入手,做一些呵护自己的事情。所以,今天你养阳散寒了吗?
来源:承启堂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