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馨语 |农历七月,“阴气成”,湿气重的人,如何避免换季病?

编辑:胡蝶

前两天已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开启农历的下半年。适逢夏秋之交,北方天气在后半夜已经有了凉意,新的秋令将要到来了。

《说文解字》讲“七月,阴气成”。因为农历七月进入初秋,天地之间的阴气渐长。

阴气渐长的同时,阳气渐退,天地间蒸腾在上的湿气慢慢往下走。

“湿为阴邪”,阳虚的人、湿气重的人,都容易产生换季病

因此,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温补阳气、祛湿健脾

1.疏通淤堵,调理脾胃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安宁情性。”

农历七月,也是二伏、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身体肝、心之气渐弱,肺金之气开始旺盛,身体和季节准备着进入秋季。

身体在春天顺着肝木的力量升发,夏天跟着心火的力量温养,而七月就要跟着肺金的力量变革、肃降,把气血、心神、情绪都沉静下来,往体内收,以便在冬季封藏,待第二年春天升发壮大。

七月要让尽量多的阳气回到体内,温养脾胃打好底子,在秋补时多吸收食物的营养,生成气血,少生痰湿垃圾

很多人春夏晚起、久坐、不运动、吹空调等,秋冬熬夜、吃太多辛辣等,打乱气血的这个节奏,身体又虚又堵,还容易上火。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勿食茱萸,令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茱萸酸涩擅收敛,七月少吃,容易让气堵着。

少吃猪肉,尤其是肥的部分,容易损神气。猪肉肥腻,而夏末脾胃又偏弱,吃多了容易滋腻生湿,湿气重的朋友最需注意。

2.食疗补气

夏天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间里,时间一长,寒气伤及人的脾阳之气,就会导致中气不足,影响身体健康。此时,可以适当的用食疗补气

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鳝腹黄,故世称黄鳝。鳝鱼生水岸泥窟中,似鳗鲡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

鳝鱼肉味甘性温,能够补中益血。补虛损,妇人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及湿痹气。善补气,妇人产后宜食。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湿风、恶气人,作臛空腹饱食,暖卧取汗出如胶,从腰脚中出,候汗干,暖五枝汤浴之,避风,三五日一作,甚妙。

明代医家李时珍说:鳝善穿穴,无足而窜,与蛇同性,故能走经脉疗十二风邪,及口㖞、耳目诸窍之病。风中血脉,则口眼㖞斜,用鳝鱼血主之,从其类也

此外,鳝鱼肉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虽然还在伏天,但还是要注意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最好是除湿模式。睡觉、出汗时不要直吹风,尤其是不要汗出当风

当我们从炎热的室外直接进入空调房,风扇直吹头面部,运动后未待汗止直接淋浴。

此过程中,人体原本为排出蓄积的热量而致腠理疏松、玄府大开,外界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

汗水排不出来,停留在头皮下,会引发偏头痛。停在肌肉中,就会造成肌肉僵硬或者酸痛。长期以往下去,湿液停留在关节中,就是风湿之源

如果不小心着凉了,可以艾灸大椎穴。大椎为督脉之穴,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可以增强阳气,赶走湿寒。也可对大椎穴刮痧。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此月勿思恶事,仙家大忌。五日宜沐浴,七日宜绝虑,斋戒。九日谢前假,求祈新庆。一八日宜拔自发。二十九日忌远行。”

七月老话说是鬼月,这个月气温下降,天气由热转凉,是一个变革的时候。秋天又是万物萧索,身体气血收敛的时候,很容易因物动情,产生“悲秋”的坏情绪,白白耗散气血。

秋天,心理和气血的不舒服、郁结不容易化解和散开,最好少想坏的、厌恶的人或事情,尝试着及时止念

这月七日可以给大脑放一天假,扔掉一切思虑,让身体和情绪好好休息下。

其实不止是七月,每天都“勿思恶事”,心情和健康也会越来越好的。


来源:道生学堂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