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馨语|今日寒露,寒从此起,记得“做3事,忌3事”:秋冬吉祥更如意
从今天晚上九点零五分开始,寒露节气的15天就开始了。寒露是秋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冬寒开始变强的开端。
寒露已到,秋从此入深,要记得“做3事,忌3事”,秋冬吉祥如意。分别指的是啥事?
寒露节气的特点
秋季的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前一天结束。从立秋开始到白露是申月,是夏季向秋季交替的月份;从白露到寒露之间是酉月,是秋季特征最明显的月份。
从寒露到立冬之前的这段时间属于戌月,戌是火库,代表夏热已经被消耗殆尽。秋季的凉气开始藏匿,冬季的寒气正在生长。
此时的露水也从秋分前的白露,变成了带有寒气的寒露。再冷一些,露水开始凝结成霜,冬天的脚步就更近了。
今年的寒露交节在农历八月,又交在亥日亥时,早交节代表寒气来得早;亥是阴中之阴,代表寒气重。所以今年寒露的特点就是寒气更重、冷得更早。
寒露做3事
1·吃芝麻、发糕:在民间,一直流传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寒露到,天气开始由凉转寒,此时应该注意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而芝麻又被称为“八谷之冠”,食之有润肠燥、补五内等功效。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赞曰: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
并且,民间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说法,认为寒露吃芝麻有“节节升高”的好寓意;也有些地方会在寒露这天蒸发糕吃,取“步步升高”“越发越高”的寓意。寒露阴气沉下,食寓意高升的食物,祈福祈安、吉祥如意。
2·登山向阳:大地上的阳气在春季和夏季比较旺盛,所以大地上鸟语花香、一片繁华;而到了秋季,自然界的阳气就开始慢慢消退,阴气一点点增强。
阳气的特点是升高和发散,而阴气的特点是下降和收敛。老话说“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深秋时节,可以在天气好、秋高气爽的日子缓步登山,运动的同时也让身体更多地接触阳气。
3·饮枸杞、水泡澡:寒露之后,秋气开始隐藏入戌土,冬气慢慢生长变强,秋金主肺怕燥,冬水主肾恐冷。
枸杞子不但能润肺滋肾,又能益人去虚劳。元代医者王好古称:渴而引饮,肾病消中。秋季入深,冬寒已起,可以饮枸杞酒、茶,也可煮水泡澡。古籍中载:枸杞子浸酒饮,令人耐老;浴则令人光泽,不病不老。
寒露忌3事
1·不熬夜:《黄帝内经》中说“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季秋三月,是自然之气平定收敛,万物成熟的时节。
这时候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似。在阳气起时起床,阴气起时休息,才能更好地清肃肺气,滋阴养阳。
2·不露身: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深秋寒气沉下,地表阴寒气重,要注意下半身的保暖,腰、腿、脚等处尽量不要外露、受寒。
其实“春捂秋冻”的重点都在下半身,正所谓“寒从脚下起”。寒露之后,阴寒气起,一定要注意下半身的保暖,多穿一些、多盖一些,切勿受凉。
3·不悲戚:诗中说“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秋季入深,花败叶落、鸟归虫藏,自然界一派萧条凋零景色。
人活自然中,必然会受其影响,见之凄凉、心生悲戚。老话说“思伤脾,悲伤肺”,情绪上的波动会违逆“秋收之气”,影响脏腑功能,同时也会导致冬藏条件不足,秋冬宜得“飧泄”之症。
今日寒露,秋从此深,寒从此起,要记得吃些芝麻、发糕,缓步登山,饮枸杞、煮水泡澡等;也要记得不熬夜、不露身、不悲秋,秋收得当,冬藏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