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馨语|国医大师李今庸:治失眠比安眠药好用
半夏用于治疗失眠之证,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运用“半夏”治疗失眠证,且已具有了很好的经验。之后,历代医家也每主以半夏治疗失眠证,现列举数方如下: 栝蒌薤白半夏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薤白二两,半夏半升(洗),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茯苓汤 《肘后备急方·治时气病起诸劳复方》 “大病差后……虚烦不得眠……又方,千里流水一石,扬之万度,(取)二斗半,半夏二两洗之,秫米一斗(升),茯苓四两,合煮五升,分五服。” 温胆汤 《备急千多要方·胆腑·胆虚实》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上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小品》流水汤 《外台秘要·虚劳虚烦不得眠方》 “《小品》流水汤,主虚不得眠,方:半夏二两洗十遍,粳米一升,茯苓四两。上三味切,以东流水二斗,扬之三千遍令劳,煮药取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忌羊肉饧醋物。” 半夏汤 《圣济总录·虚劳门·虚劳不得眠》 “治虚劳发烦不得眠,半夏汤方:半夏汤洗去滑七遍炒干二两,白茯苓去黑皮四两,糯米炒黄一合。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东流水一盏半,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服,日二。” 以上诸方,虽不是半夏单味,但诸方中的共同药物是“半夏”,而所主治的病证则是“失眠证”或兼有“失眠”之证。 半夏生当夏季之半,阳极之时,感一阴之气而生,有化痰蠲饮、祛邪降逆功用,故能导盛阳之气以交于阴分,邪去经通,阴阳和得,而失眠之证愈也。每以半夏为主组方以治疗因痰因饮而病失眠者。 医案 1968年,患者某男,50岁,湖北省咸宁县某区供销社职工,严重失眠,每夜赖“安眠药”维持睡眠已数年,一晚不服安眠药就彻夜不能入睡,伴有心悸、胸闷、短气、咳嗽、唾白色泡沫,形体消瘦,脉至有间歇而呈“结”象。 为之拟方:法半夏3钱,茯苓3钱,陈皮3钱,桂枝2钱,白术3钱,炙甘草2钱,牡蛎4钱,以水煎服。并嘱服此药后即停服安眠药。 患者服此药当夜就安然入睡。服完3剂后,又于原方去炙甘草,加甘遂末5分,以其药汤冲服。其每服药一次,即泻水一次。服至十余剂,患者除脉结一症外,诸症皆消失,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停服此药。
(来源:《李今庸临床医论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