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教育”为重中之重

编辑:一土

导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jpg

《意见》更提出七大重点任务,其中要求将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当代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内将重塑民族道德体系,对外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基于此,教育部将《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三大课题并题研究,着手解决学科教育理论和课程构建等核心问题,打造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海外汉文化教育等多个方向的学科教育理论体系和标准化课程体系。课题研究至2016年末已近结题阶段。近十二年的工作,填补了国家传统文化文化科学教育资源的空白,引领了学科发展方向,并着力构建标准化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课题研究在学前教育阶段研发了12种传统文化实验教材,明确了其学段教育教学目标为“建立幼儿民族文化识别系统”;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全国各省研发了“省级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共500种,并且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目标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

幼儿园实验教材_看图王.jpg

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

小学教材_看图王.jpg

全国小学实验教材

初中教材_看图王.jpg

全国初中实验教材

高中教材_看图王.jpg

全国高中实验教材

教师培训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而专业师资的匮乏制约着传统文化的推广。“全国中小学国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设立和启动,就是要打通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最后一里路’。”国家开放大学有关人士表示。

据悉,教师培训内容分为国学基础理论、学科教法指导和传统艺术三部分。目前,理论部分教育部已完成相关规划论证和教材编写工作,分《儒学思想》、《老庄哲学》、《中国训诂学》和《辞赋学》等11册。学科教法指导部分以前期课题研究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所规划内容为蓝本,按《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等近20个教学模块,为教师提供学科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设计和教法指导等实操培训。传统艺术中的书法、绘画和古琴等将成为教师研修的必修课。

初级培训_看图王.jpg

初级培训课程

中级培训_看图王.jpg

中级培训课程

高级课程_看图王.jpg

高级培训课程

大学将开“国学”专业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近几年越来越受关注,各校纷纷在课程中增加了与“国学”有关的元素,而全国的“国学教师”有多达百万的缺口。为改变这一状况,2017年教育部的高校专业设置中将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亦对此举表达了积极欢迎的态度:“教育部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可谓高瞻远瞩,令人期待。”他认为,这些年的国学热并非偶然,可谓大势所趋。“因为在当今世界各民族中,以中华民族历史最为悠久,保存了最为完整的传统文化,里面积淀了大量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今人好好学习和借鉴。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地位的显著提高,不论是学校、政府以及媒体,还是社会各个阶层,都充分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能没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深入每个国人内心深处的价值和理念,而这恰恰依赖于国学的教育和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也对此表示肯定,认为这一来有助于满足社会需求,二来解决了国学专业人才的“户口”问题。他解释说,一方面,中国不同于以宗教立国的西方,是以人文教化来立国的,必须要有一套“文教”的传播系统,才能实现“正人心,美风俗”,也就是西方社会中通常由宗教来实现的稳定社会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强调意识形态教育而不是道德教育。近些年来国内频频出现教育滑坡、素质低下的事件和现象,正是和传统人文道德教育、国学教育的缺失有关。“现在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设立这个专业。补上这一课很有必要。”

国学热日渐兴起,许多高校在招生时均把国学基础作为重要考察目标!

例如清华大学提出将选拔在语言、逻辑、智力、记忆、国学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赋或才能的学生;清华大学首次推出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报考学生需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四书”以及《周易》《诗经》中的一种。其中还有“能用篆书默写540部首,能简单讲解六书”等要求。

而武汉大学也提出“申请国学班的考生将优先录取”的诱人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涉及国学专业,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古文基础,研读过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了解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参与国学相关竞赛或活动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发表过国学方面的论文”。其中“国学基本知识”占据考分的50%,古代汉语、语文常识、写作等占50%。

除此之外,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预备招收大学预科班,要求在中国读私塾四年以上。

国学活动回顾

2017首届国学春晚在京举行


1月18日,由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共宣城市委提供支持,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承办的“国风和畅——2017首届国学春晚”,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演播大厅完成录制。

国风和畅_看图王.jpg

国风和畅 2017首届国学春晚现场


首届国学春晚以“国风和畅”为主题,整台晚会以“家风”为切入点,围绕“家书、家教、家训”三个篇章的铺陈演绎,用现实生活诠释国学的含义。本次春晚的举办,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国学情怀、培植国学根基,促进青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此次春晚的演员和节目大部分来自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及各合作单位、示范校,在节目选拔中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国学晚会的演出中来,真正为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人民呈现一台由关心热爱传统文化的艺术家和孩子们联袂出演的国学文化盛宴。


国风和畅1_看图王.jpg

开场舞《春晓》


2016中国少儿国学大赛在汉正式启动


4月7日,中国少儿国学大赛于江城武汉隆重启动。大赛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是全国首个以推广传统文化、展现儿童国学风采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大赛旨在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展现自我、提升社会沟通能力,同时提升想象力、表现力,增进亲子互动,突破家庭教育障碍。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厅主任陈江旗先生、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李长明先生等嘉宾应邀出席了本次赛事启动仪式,全国各分赛区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济济一堂,共襄盛举。

国学中心.jpg

中国国学中心

成立“中国国学中心”推动国学传播


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准设立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要负责组织国学研究、普及以及对外交流等工作。建成后的国学中心将成为普通大众学习中国古代典籍,阅读国学相关书籍,进行国学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场所。

2016年8月30日中国国学中心项目工程建设竣工,并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建设现场举行竣工验收仪式。“中国国学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文化综合区内,距离鸟巢东北侧400米,包括国学展示区、国学体验区、国学研究中心等七个部分;它与国家美术馆、国家工艺美术馆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一同被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三大文化工程。


穿过国学中心的正门南门,除了国学堂,还将看到24位从古至今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的先贤铜人像。


在主楼的地下还有一个名为“琅嬛室”的藏书阁,面积约300平方米,藏书阁内将布置成类似大英博物馆的高大书架。“‘琅嬛’是汉族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


该中心将集中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标志性、开放性、国家级的新型公益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建设宗旨;致力于研究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智慧、审美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关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走进课堂融入生活:传统文化应这样贯穿国民教育

习礼仪 诵经典 献爱心 开学第一课精彩纷呈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