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平、俞敏洪、张晓林:发展人民满意一生的教育
导读:
“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着代表委员们的内心,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的决心。
这几日,在不同的驻地听会,“守候”全国政协委员的发言。记者注意到,从学龄前儿童教育、高校家庭教育再到老年教育,王书平、俞敏洪、张晓林3位委员,不约而同地把话题聚焦在了教育改革上。
发言的主题,或宏大,或微小,始终不变的,是他们对教育更加完善、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关切。
王书平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委员:
学前教育须化解资源紧缺矛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目前,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金投入少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这些问题将更加凸显。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我建议,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化解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矛盾,为适龄幼儿提供充足的入园机会。针对幼儿园核定编制数量不足、学前教育需求逐年增加,造成一线教师紧缺、师生比超标等情况,建议重新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数,重点关注目前缺编严重、专业性强的保教、保健岗位,保障幼儿园师资配备逐年提升,切实提高学前教育服务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和规范,保障幼儿园安全,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委员:
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我认为,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一方面,我国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家庭、“空心”家庭、单亲家庭;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领域存在学科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家庭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我建议,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化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专业。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从业资质和认证培训设立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此外,我还倡议设立“家庭教育日”,通过节日形式,组织各类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让全社会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张晓林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委员:
打通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老年教育。老年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无功利性,它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完全根据老年人自己的兴趣、爱好实施,是一种自我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共有7万多所老年大学,700多万名学员,而且一些老年大学还借助远程教育不断向农村延伸。但与此同时,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学校管理、教师聘用不规范等问题。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老年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推动老年教育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除了支持公办的老年大学,还要大力发展民营老年教育机构,从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此外,还应加强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在通过调研摸清中国老年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实际的老年教育之路,打通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