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可以很美,植树造林绿色又环保

编辑:大旗

[原标题:清明可以过得很美的]

u=2075987489,1561027783&fm=23&gp=0_副本.jpg

图源网络

或许唯有清明,让我们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共同推开凡俗的种种羁绊,一起站在亲人的墓碑前,遥望前尘往事沉思来路波澜。

唯有清明,让我们忘记了在家务纠葛中曾经有过的计较隔膜,在亲人灵魂的相伴下,细数滴滴亲情往事,分享共同的思绪情感,捡拾那温暖而又寻常的岁月记忆。

唯有清明,将我们从喧嚣功利的俗世中召唤而来,与逝者相逢,在享受生的欢愉之时,不忘那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怀念,将亲情的密码一代代传承。

清明让我们怀念逝者,也让生者更加相亲相爱。

绍兴文理学院对民俗学颇有研究的周一农教授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周一农教授说,“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并非天然就是祭祀,民间就流传着“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尤其在当下,雾霾天气引发的污染牵动着每个市民的神经,越来越多的人自发为赖以生存的环境担起责任。

“现在的植树节定在了‘3·12’,时令上跟清明没有太大区别。”周一农教授说,“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据周一农教授介绍,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这可能也是古代先民的环保、护墒之举。”他说。

(来源:绍兴县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