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注丨他的善举,语言已无法表达!
百字注:
没有比失去亲人更重的痛,也没有比拯救他人生命更大的善。2017年11月27日,已经连续17年坚持每年献血2次的李培廷,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小男孩带去了生的希望。可是,就在不久前,在他往返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前期准备时,其70来岁的父亲却突然病亡;这期间,他虽沉浸在丧父的极度悲痛之中,却依旧按照约定,数次来南宁完成了体检、高分辨采样,造血干细胞采集!有媒体称,李培廷的善举,语言已无法表达!祝好人一生好运,是我们对他最崇高的敬意!
暖闻观:
据当代生活报、北海生活网等媒体报道:1973年出生的李培廷是吉林省人,2000年开始无偿献血,17年以来,几乎坚持每年献血2次。2010年,李培廷从老家到北海做生意,爱上了北海的好空气、好环境,最后他把老家的老人也接到北海来定了居。2012年,李培廷在北海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一事,随即申请并采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北海加入资料库的一名志愿者。
李培廷当年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只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一旦配型成功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渐渐地忘记了这件事。2017年10月27日,中华骨髓库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发出通知称,有一加急案例,一名白血病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李培廷初步分配相合,要求相关人员动员李培廷来南宁做进一步的高分辨采样和体检。接到通知后,李培廷二话不说当即同意捐献。10月30日,李培廷如约从北海赶赴南宁,前往区医院进行体检和高分辨采样。然而,就在10月31日凌晨4时许,李培廷接到老家来电,他70多岁的父亲突发疾病,不幸去世,这令他沉浸在丧父的极度悲痛之中。
11月9日,广西管理中心再度转来高分辨相合的通知,采集计划是11月22日入院,23-26日注射动员剂,27日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此时,李培廷已返回老家为父亲善后,他没有中断捐献,再次动身赶往广西。李培廷的妻子对丈夫的捐献之举表示不解,她担心捐献会伤害到身体,有所顾虑。后经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李培廷的妻子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忐忑的心也慢慢放下来了,同意支持丈夫的“捐髓救人”善举,并表示会全程陪同丈夫完成捐献。11月27日,李培廷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小男孩带去了生的希望。
据了解,李培廷参与捐献的是一起加急案例,加急意味着患者已经做了灭杀自身残存白血病细胞的预处理,如果不及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生命将危在旦夕。南宁市市红十字会组织发展部部长陈武堂说:“病患者已经做了预处理,因为当时是有捐献者捐的,但是临捐的时候反悔了,那么病患者得不到造血干细胞及时的移植,他的生命就会消逝。”而李培廷的决然善举,正像他的微信个性签名“爱可以感动天地,做一个有大爱的人”所表达的一样,他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富有爱心和乐于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