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注丨他是人大的老校长,却至死都在借房住
百字观:他朴实、诚恳、襟怀坦荡
张腾霄出生于1915年7月,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吉利乡北陈村人。1937年入陕西安吴青训班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和工作。曾任华北联合大学小学教材编写组组长、晋察冀边区雁北专区督学、晋察冀边区政府教育处编审科科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教务部副部长、哲学系主任、党委书记、副校长,北京市哲学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等职。2017年2月7日2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十天后,张腾霄的家属遵遗嘱,主动到学校资产处办理了周转房的退房手续,再次彰显了他的朴实、诚恳、襟怀坦荡。
善德注:老校长的“让房”往事
从旧式“教书匠”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张腾霄的教育人生,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人至期颐亦不休的他,除了在学术和工作上的高风亮节,让人钦佩外;襟怀坦荡、为人正派的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让许多人至今感动。
尽管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心力,不论在校期间还是退居二线后,张腾霄在个人待遇方面从来没有提过要求。相关部门曾找他谈话,希望他填写表格办理相关手续以便落实较高的副部级待遇,被他拒绝了。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大学建成了十几幢宿舍楼,不少教职工搬进了新居。张腾霄当时一家三世同堂,十分拥挤。学校曾几次为他安排住房,他总是说:“先让住房更困难的同志们住吧!我再等等。”但是,当得知年轻教师马绍孟一家三代住在13平方米的筒子楼里时,他立即表示可以让其先住到自己家里。当得知哲学系留校工作不久的另一位青年教师得了肝炎,张腾霄更主动请他住到自己家里养病……临终前,他还惦记让儿子归还“借”学校的房子;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回忆,2017年2月17日,张腾霄的家属主动到学校资产处办理了周转房的退房手续,这一天距离老领导离去只有十天。
另据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程天权回忆,一次他去张腾霄家,见张老口中的“借居之所”甚是简陋,张老更是穿着中山装、布底鞋,坐着的躺椅已经油光光的了,用塑料绳子加固着。程天权问他如此时,张老很坦然的说:“刚进城的时候,国家真是穷,真是处处都需要钱,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就跟国家伸手要钱。如今,咱们的祖国虽比之前发展的好了,可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艰苦朴素永远丢不得。国家、个人完全是一体的,我的一切,都属于国家。”(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