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信·守》的原型丨观注·计宗英
百字观: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
10月9日,陕西首部“中国好人”题材电影《信·守》展映仪式在西安举行。该影片是根据陕西彬州籍“中国好人”“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计宗英老人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影片讲述了计宗英老人受公公临终时的嘱托,信守承诺,悉心照顾双目失明小叔子65年的感人故事。
善德注:她是“嫂娘”
计宗英,女,汉族, 1936年1月生,彬县白保村村民。
她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北极镇程家咀,自小心灵手巧,扎花、描花样,针线、茶饭样样精通。哥哥娶了个大脚板的嫂子,年幼的计宗英出去玩耍,常听别人议论嫂子,笑话她的脚板太大。于是,十岁那年,计宗英在哥哥的怂恿下,自己给自己缠脚;八月份缠了脚,到了腊月,她还疼得只能爬着走路。
经历过缠脚之痛的计宗英,17岁时就结了婚。一过门,生活非常艰苦。她除了忙活一家七口人的针线外,还要蒸了馒头、擀了面条、做了豆腐拿到庙会上去卖,用赚的钱买粮食以养家糊口。
农业社时,她一天三晌跟到底,晚上还要推磨子,一晚只睡两三个小时。计宗英说,过去的日子太艰难了,但都是普遍性的,谁也不会笑话谁。
苦涩的日子,让计宗英更为伤心的却是失子之痛。1993年,她的三儿子孙万强在县剧团工作,见义勇为时为别人挡了一刀而殒命,时年25岁。也因此,计宗英的丈夫伤心过度随后去世。
谈到儿子的去世,计宗英显得有些难过:“我活得太多了,我把儿子的阳寿都活了。
她照顾弟弟72年,不让他受半点委屈
计宗英回忆,公公去世时才49岁,她还小。公公让她到炕前来,当时她还有点害怕。弥留之际公公叮嘱她说:“宗英,豆豆一生命苦,无论如何,你都要给他一口饭吃哩,我求你了。”
不管是公公去世还是丈夫离开,他们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请求计宗英善待孙豆豆。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计宗英受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艰辛,她心里始终牢记着公公和丈夫的叮嘱。
对于计宗英来说,早些年前,孙豆豆还能帮着家里做些理所能及的事,但随着年事渐高,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照顾孙豆豆的衣食起居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面对高龄的母亲和叔父,儿孙们都很孝顺,要求两个老人住到自己家里安享晚年,但计宗英就是不愿意去,她要亲自照顾他,她怕他受委屈。计宗英说:“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有时候,豆豆脾气还比较倔强,得顺着他的性子来。”
有一次,面对记者采访,孙豆豆感叹道:“长嫂如母,要不是嫂子照顾,现在都不知道死在哪里了。嫂子对我的恩情,比包拯的嫂子对包拯的恩情还要深厚,包拯的嫂子把包拯才照顾到12岁,包拯就独立生活了,而我,从三岁失明到现在,吃一碗饭都是嫂子给我调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计宗英老人现在也是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了,但她时刻惦记着的是公公和丈夫临终前的叮嘱,她要亲自照顾弟弟到老去。(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