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谈父亲引万人流泪:请好好珍惜,那个无声付出的人
作者:有木姑娘编辑:张艳萍发布时间:2020-04-28 14:54:47
01
追看《王牌5》,看到杨迪谈到自己父亲时,我数度哽咽。很多粉丝知道,杨迪与母亲关系甚好,却极少提起自己的父亲。节目展示出杨迪父亲的一张照片,杨迪父亲站姿略显嬉皮,戴着墨镜,手拿吉他,俨然一个时髦小伙子。而当我看到杨迪时,他也穿着和他父亲一模一样的衣服,我猜想他们父子关系应该一直很好。如大多数父亲一样,杨迪的父亲也是一个不苟言笑、非常严肃的人,看到孩子犯错误也会劈头盖脸一顿骂。杨迪在年轻时,有次在婚宴上跟人家起冲突,杨迪父亲让他离开,他不走,一直在那发脾气。杨迪父亲认为他不听话,举起手就给杨迪扇了一巴掌。回家后,杨迪写了一封信,信的最后写着“从今天开始,你不再是我的父亲”。从那以后,杨迪与父亲交心的时间开始变少,父子关系变得紧张。与父亲之间深深的隔阂,让杨迪一直以为父亲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一直把那封信留着,有天他把那封信又翻出来看,自己在默默地抹眼泪。”“父亲会经常把关于杨迪的微博链接发在家群里,甚至用小号在微博下面留言,每一条都写上‘杨迪我支持你’。其实父亲对你的爱就属于那种,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但都能感觉得到他的关心。”这段话,精准呈现出我们的心声:父亲,是个看起来亲切但会让人异常纠结的词汇。提起父亲,在大部分人眼中,父亲是家里那个“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的人。曾经,我们觉得父亲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用他厚重的手掌和宽阔的肩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与父亲产生纠葛,关系逐渐疏远,甚至跌入冰点。“那夜医生说手术非常危险,倔强地认为一向健壮的父亲可以挺过去,进手术房前牵着父亲的手,那是我有记忆以来,我们父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牵手......”或许是因为感情太复杂,爱恨交织,又敬又怕,转换太难。相较于母亲,父亲不像母亲那样事无巨细,他表达爱的方式都沉默而隐忍。他不会跟孩子有太多的肢体接触,也不会有很多言语上的表达。他沉默、严厉、强横又孤独,而我们这些当子女的,也许这辈子也很少有机会与父亲正面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
朋友顿了一下,然后很平静地说:应该是,一个月前,在他的葬礼上吧。就在他们一起等车时,朋友走向他,递给他一支烟后,轻轻地说:“人老了总是会离开的嘛,我其实整个葬礼上都没什么感觉,眼泪也不是说来就来。就是我妈说我爸弥留之前,还在叮嘱她,记得给我房间里的花浇水,我都离开老家20年了。当时听完我就不行了,眼泪跟洪水一样……”两人住在一个屋里,却俨然像陌生人,你不说,我不说,根本不知道要聊什么。如果有事需要沟通,都要母亲当传声筒,由于没有什么可聊,她后来尽量躲着父亲,避免出现尴尬的气氛。在父亲的葬礼上,她独自躲在角落,对着父亲的遗像,一边哭,一边自言自语了两个小时......当父亲活着的时候,我们互相指责,互相纠缠,想不起他的好。当令人怀念的记忆被激醒,想起往日父亲的种种好,就会失声痛哭。时光轮转,当父亲不再强大,我们也不吝或不懂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许真的只有当父亲远离我们的那一刻,我们才会了解他的一片苦心,才懂得那血浓于水的亲子之爱。有一条高赞回答说出我曾经的心声: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数学拿了99分,但却不知道错的1分错在哪里。爸爸妈妈捧着卷子研究了半天,却始终琢磨不出来,最后说‘你硬记吧,反正以后也不会考了。’
第二天我去问了老师,得到正确答案后,拿着卷子往回走,哭了。
那时候觉得爸爸妈妈好没用,这么简单的道理都讲不通,还挣不到钱,别的小朋友都有玩具水枪和漂亮衣服,就我没有。”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慢慢发现,父亲其实也很渺小,平凡而普通。他或许并不懂得我们所学的知识,但他就在我身后,默默地担负起他作为父亲的职责。小时候跟着父亲去买东西,看到他拿出钱包,蘸着口水一张一张数着钱给别人,那时候我觉得他真抠。记得我初到父亲打工的城市时,父亲深夜十点到车站接我,我看见父亲穿的衣服特别破旧,在人群中显得很突兀。我觉得很丢人,就提醒父亲下次穿好点的衣服。父亲却说:“天天开车、搬货卸货的,不用穿那么好。”“那衣服也太大了吧?”肥硕的衣服与瘦小的他显得特别不搭,我吐槽他。“衣服大点,好干活,太紧的话,手一张开,衣服容易破。”他不屑一顾。那是在一楼,一下雨就容易淌水的,只有5平方大小的单间。房子极小,一眼就能看尽里面的东西:一张已然生锈了的铁床,一个木柜子,柜面上摆放着一锅一瓢,柜子旁还挂着一条破洞毛巾。那一刻,我懂了:父爱的伟大,大概都是在默默中成全。也终于能理解他的抠,必然是他为了挣钱省钱、为了当家责任而展现的“抠”。假如你父母现在60岁,余下寿命是20年。你没有跟父母同住,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时间大概是11小时。总以为来日方长,却不想时间稍纵即逝,有些人见一面就少一面。3月23日,长沙46岁外卖员李某在出租屋猝死,妻子打了许多电话没打通,这才被人发现。
“上一次看到父亲,他驼背得更厉害了,连上楼梯都气喘吁吁。”静下心来想想,似乎逐渐明白,对于父亲而言,最重要的一天不是生日、父亲节,而是你终于理解他的那一天。编 辑:张艳萍
一 审:万 顺
二 审:彭军燕
签 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