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越是有内涵有能力的人 越是低调
善德人物榜 第153期“善德行者”:何享健
上榜理由:
他是资产超千亿的中国家电巨头创建者,他是将企业“传贤不传子”的代表人物。有人说“他是一位有趣的老头儿”,但更多的人都称他是“慈善一哥”,因为早在2005年,他就带领所属企业登上了“胡润·中国内地慈善企业排行榜”;2015年,已退休的他更捐赠人民币4亿元,摘得了该年度中国慈善百人榜的第三名;今年7月,为了“把慈善做成代代相传的事业”,他又公布了60亿慈善捐赠计划。他就是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一位“敢于变革,低调弄潮”的善德行者。
善言慧语:
◆绝地逢生不如防微杜渐。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企业在追求收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为社会创造价值并满足需求。
◆做事,要不背包袱,不扛大旗;同时还要不冒进,要量力而行。有些时候,宁可走慢两步,也不能走错一步。
行者小传:
何享健,企业家、慈善家、美的集团创始人,1942年10月出生于广东顺德。他早年当过学徒、务过农,也做过工人、出纳。1968年,他带领23位顺德北街道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1992年他毅然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让美的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2001年他完成了美的高层经理人股权收购,2009年他辞去了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及董事职务,2012年他又卸下了美的集团董事长一职,只担任美的集团控股股东,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传贤不传子的交班典范。他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捐助领域途涵盖了精准扶贫、教育、医疗、养老、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曾先过荣登“胡润·中国内地慈善企业排行榜”、“中国慈善百人榜”。
善德故事:
●为善不宣:或许受广佛地区“做善事不该宣扬”的务实内敛风气影响,何享健对自己的慈善行为都异常低调。2014年2月,在以他本人命名的慈善基金会成立仪式上,何享健发表了2012年退休后在公开场合最长时间的发言。在整整20分钟的讲话中,他谈的最多的,是他的母亲;期间言辞真情流露,72岁高龄的他悲伤难掩,几度哽咽。不过,对于自己慈善基金会的成立,何享健却没有邀请任何一家媒体。乃至两年后,当记者提出采访基金会的请求时,他的答复仍是“不接受媒体采访”。有知情者说:“少说、多做、悄悄干,这是何享健的一贯坚持”。
●一改常态:何享健当董事长时不用手机,也没有手机。他一下班后就回家,一刻也不在办公室多留。晚上从不加班,让别人替自己操心,实施事业部制,培养内部企业家,这些一直是何享健潇洒经营美的的不传秘籍。不过,2012年从美的“身心全退”后,这位因“不加班”而一度被称为“中国最潇洒”的老板,却一改常态,不仅对慈善事业亲力亲为,更称慈善已经成为其放手美的经营后“新的一段人生”。以致于他的员工曾打趣说,如果将做慈善、品红酒以及打高尔夫球三项进行兴趣排列,那么公益慈善一定占用了何享健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
●路在何方:美的内部有一个津津乐道的段子。“中国家电业路在何方?中国家电业路在何、方。何指何享健,方则指方洪波,此言暗指何享健将把美的大旗传给曾经的内刊编辑方洪波。”这个段子在2012年8月何享健把美的集团董事长一任交给方洪波时被证实,从那一刻起,何享健也完成了打破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传承模式,以企业“传贤不传子”的形式把美的正式推入职业经理人时代。对于这一现象,了解何享健的人均表示并不意外。因为,“知人善任、重视人才”一直是他的做事风格。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何享健就曾经杯酒释兵权,劝退创业元老,弃用独生子何剑锋,力排众议、大力放权,推行事业部制,并大胆起用了包括方洪波在内的一帮年轻人。
●心胸开阔:何享健心胸开阔,曾经为了给方洪波这样的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不让独子何剑锋进入美的。他给职业经理人的报酬非常高!二级集团的总裁身价至少在千万量级以上,事业部层面的则不低于百万级。同行人士非常羡慕美的经理人:“他们活得更像老板一样,而不是在给别人打工。”一位熟悉何享健风格的业内人士曾说:“何老板的一个特性就是他不会去估计人家赚多少钱,他自己算过今年我自己赚多少,下面的赚多少他不管,你该赚的去赚。”何享健对事业部总经理的放权之大让人瞠目,他们不仅拥有所负责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全部权力,而且拥有一部分财权。比如,在产能扩张方面,一个总经理可以拥有几千万元的投资审批权。
●善于反思:2004年,美的集团不甘心于继续局限在赚辛苦钱的家电制造业,先吞下云南、湖南省等地的客车企业,跨界汽车业。接着又收购有国企背景的重通、荣事达、华凌,大规模进入自己相对陌生的大型中央空调和冰洗领域。当时,美的集团正在洽谈的项目不下10个,包括电力、高速公路、锅炉、客车等多个领域,计划用于新项目投资的预算达到30亿元。2004年下半年,随着宏观调控的到来,敏感的何享健意识到风险迫近,他马上提出“要控制速度,确保有效增长”。对于那段时期,何享健回忆说:“头脑热起来是因为那个阶段经营很好,环境也热衷于并购、走多元化。一个企业,一个人,在好的环境下容易出事,容易乱来,容易忘乎所以。但是很快,别人的失败让我意识到,公司的管理、资源、人才根本支撑不了这样的扩张。我很快冷静下来了。”
●谨慎自知:除了低调,何享健在战略决策上的谨慎也让他多次与创造历史的机会擦肩而过;不过,他对此从不后悔。例如,2004年,当TCL因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为中国企业打开国际化之窗,李东生因此登上中国最佳老板榜第四位时,何享健却放弃了几乎相同的机会。这一年,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克找到美的,希望何享健能够出手接盘。但何享健给出的意见是:“可以接触一下,但送给我,我都不要”。事后,人有问他:“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错过?”他说:“不背包袱,不扛大旗;不冒进,要量力而行”。
善史氏曰:
越是有内涵有能力的人,越是低调。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正如古人所言,争而不斗,少而不沉,静而至思,动则如驹,方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