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现代造船专家朱谦才教授诞辰100周年
朱谦才教授和夫人陈冰
前几日,凭儿时的记忆和父亲的回忆加之仅得的一些资料,草就“忆姑祖父朱谦才先生”一文。周末,与远在沪上的姑爷爷幼子,我表叔通话,知道了更详细的姑爷爷的事迹,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唯用拙笔补录一代英才的人生点滴。
我的姑爷爷朱谦才教授一九一七年农历九月初五生于江苏如皋,今年是姑爷爷诞辰一百周年。我幼时随父母到沪上探亲,去姑爷爷、姑奶奶家做客。印象里,老人瘦高,戴一副眼镜,精精神神,温文尔雅,不太爱说话,但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总是和和气气的。小时不懂,及长才晓得那是儒者气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谦谦君子风范。现在想想,当年姑爷爷的长辈给他的名字里用个“谦”字,应该也是希望他不自满,谦和处世,蕴玉之气节。姑爷爷的一生,也印证了这个“谦”字,一辈子与世无争,淡泊名利。
朱谦才教授
从前一直本着为尊者讳,觉得姑爷爷在七十年前,已在学业上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应该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却并非如此,表叔告诉我,姑爷爷的父母都不识字。让我非常诧异。姑爷爷从小功课就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又在麻省理工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自强自立,全靠的是自己,当时哪里有我们如今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哪里去找个辅导?更谈不上什么凭人脉关系了,还遇到战乱、颠沛流离。竟然还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才是天纵奇才。
姑爷爷少小离家求学,其间没有再回过故乡。直到过了一个甲子,在落实了政策,恢复了正教授地位、认定为海外归国华侨后,他才回到阔别已久的故里。哪怕经历了沧海桑田,在朴实的乡邻心中,一直以姑爷爷为当地的骄傲。
上次说到姑爷爷于1937年在两万多考生,只招收一百六十人的情况下,考取了中央工业学校。没多久,小日本打过来,学校西迁到重庆沙坪坝。姑爷爷毕业后,又考取了已迁至蜀中的重庆商船学校。重庆商船学校是中国早期的航海高等学府之一,原名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它源于创办于1909年的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原在上海吴淞口,1939年因抗日战争,被迫迁至重庆。更名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是专门培养海军优秀人才的学校。姑爷爷1942年毕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于1943年赴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舰艇建造与轮机工程专业。
朱谦才教授和夫人陈冰
亲录姑爷爷的求学经历,不难看出,弱冠之龄,当日寇铁蹄已经踏入我们的家园之时,姑爷爷即立志为国投入自己的全部青春、热情,从此献身于船舶制作事业中,为中国海军拥有本国设计、制造的军舰而努力学习。
姑爷爷当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舰艇建造与轮机工程专业。这里要说明一下,麻省理工学院舰艇建造与轮机工程这个专业并没有博士学位,这个专业的最高学位就是副博士,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当年姑爷爷拿到的就是副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曾登上了“企业号”航空母舰。据了解,当时没有中国学者上过美国航母,唯姑爷爷一人而已。
1948年初,姑爷爷学成归国,和他同时代公派留学麻省理工学院又回来的,掐指算来,当时全国不超过十人。也是在这一年的暮秋,姑爷爷和冰姑奶奶喜结连理。老两口相濡以沫四十一年。回国后,姑爷爷拒绝为伪政府海军部工作,经好友介绍在湖南邵阳乡村工业示范处任技正兼动力研究室主任。解放后,在上海船舶总公司研究所工作。
当年姑爷爷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毅然回国,就是想为祖国造出航空母舰,虽然最后因为当时的国力等客观原因,未能实现。闻者为之叹惋,但大家恐怕不知道,姑爷爷一生所学,并未付之流水。1958年6月,姑爷爷朱谦才教授等人设计了当时中国第一台最大的2500马力单流式蒸汽机,用于沿海货船主机。现在还可在1976、1977年的《舰船特辅机电设备》上见到当年他撰写的专利申请书:《船舶操舵机构》、《液压操舵装置》、《恒张力绞车》、《升降吊艇的绞车机构》等,后获美国专利。在上世纪50-70年代,姑爷爷朱谦才教授推进了我国舰船工业的发展。填补了我国舰艇建造与轮机工程的很多空白。
姑爷爷因病于1989年6月28日在上海去世。至今已经二十八年了。在父亲的记忆里,姑爷爷还是当年那个最懂小孩子心思的亲人。儿时家里不让他养小动物。姑爷爷来北京出差,会特意到老城隍庙买了四只可爱的金钱龟,千里迢迢送给他。
1965年,爷爷从交通部调到上海大学教书,姑爷爷和姑奶奶第一时间从浦西坐摆渡,送来很多生活用品。当时,姑爷爷家孩子多,生活也很困难。现在讲到这段往事,姑姑还忍不住哽咽。姑爷爷不仅是大学者、科学家,也是我们永远忘不了的那个雪中送炭的亲人。
谨以拙文献给我的姑爷爷——中国现代造船专家朱谦才教授诞辰100周年。(照片由朱谦才教授家人提供)
(来源:中华善德网)
延伸阅读:有感国产航母横空出世:忆姑祖父朱谦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