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三间老屋一古槐 落落乾坤大布衣
善德人物榜 第132期“善德行者”:于右任
上榜理由:
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他也是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元老;因清廉自持、德高望重,他曾前后三十四年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他更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和杰出书法家,其首创的“标准草书”为后世学者所尊,号称“当代草圣”。他爱国爱民,一生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晚年感国家之殇,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望大陆》;其死后,身任“监察院”院长的他,遗留下的除了家国之寄,竞是一堆没有还清的借据。他就是于右任,一位被柳亚子称为“落落乾坤大布衣”的卓然儒者。
善言慧语:
●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思以兵救国,实志士仁人不得已而为之;以学救人,效虽迟而功则远。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行者小传: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其出生于一八七九年,光绪年间中举,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也曾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他早年经好友刘觉民介绍,先后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1907年起,为宣传民主革命他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等进步刊物。民国建立后,他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期间,对于反袁称帝、国共合作、抗日反汪、国共和谈等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晚年在台湾,他继续了从一九二九年就从事的草书研究和“标准草书”推广事业,使台湾书法风气首次出现碑学压倒馆阁帖的趋势。一九六四年,右任带着对家国事业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八十六岁,立墓于台北市阳明山玉山主峰侧,寓志“永望大陆”。
善德故事:
◆竖志易名: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在参加“跪迎”后,于右任更加认清了清王朝政治腐败、媚外残民的面目,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抨击时政的诗篇,并自编成《半哭半笑楼诗草》诗集公开发行。知县和巡抚以“倡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下令拿办于右任。此时他正在开封参加会试,闻讯马上逃到了上海震旦学院,化名刘学裕读书避祸。在这一时期,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原来的“诱人”取谐音改为“右任”;他解释此名说,“任”从“衽”字而来,“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
◆诗以咏志: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于右任设宴款待,二人相谈甚欢。席间,于力赞毛的《沁园春·雪》,对诗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为赞赏。毛谦虚地说:“我那首诗怎抵得上先生‘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之神来之笔。”原来,多年前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时曾赋《越调·天净沙》:“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幽默常存:于右任赴西北视察时遇车祸被送往医院,蒋介石派秘书来看望于,问:“院长,您的身体好些了吗?”于不语。秘书又问:“听说汽车从悬崖上摔下来的时候翻了好几个跟头,车子一翻时您感觉如何?”于不言。秘书又问:“二翻的时候呢?三翻的时候呢?”于不耐烦了,瞪着眼睛大嚷道:“三番(翻)老子就和了!”还有一回,某妇人找上门来,说你不是主张恋爱自由嘛,今儿就看上您了,于右任苦笑道:“那也得双方都愿意啊!我家里有位好老伴,可是离不了的。”再比如,某天,他到院里处理公务,几位属下人员正在阅读“黄书”,被发现很是尴尬。于却笑道:“血气未定之少年,不能浏览此等之书,容老夫去闭户读之。”言罢,揣此书扬长而去。
◆临终之谜:在写下千古绝唱《望大陆》两年后,1964年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只至其辞世,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其临终“指语”也便成了难解之谜。
善史氏曰:
“世道愈乱,贤士愈积”。此言虽非定理,确也合常!又,任公曾有言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诚哉斯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