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善德人物榜 第169期“善德行者”:赵元任
上榜理由:
有人说,他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对他了解越多,就越想深入挖掘。也有人说,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非常爱“玩儿”,且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世界级大师的人物;以至于给他冠以数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哲学家、逻辑学家、音乐家等头衔,都不足以涵盖他的成就,只能称其为“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他就是赵元任,一位被尊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善德行者。
善言慧语:
◆(研究语言学是因为好玩儿)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
◆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
◆夜静更深时候,春恨秋思犹有,风味老来多,人与梅花同寿,记否?记否?玉带桥头杨柳。
行者小传:
赵元任,号宣重,又号重远。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亦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生于天津紫竹林,原籍江苏常州,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祖父是同治举人,曾任磁州、祁州、冀州等地知州。赵元任幼年全家随祖父迁居各处,开始熟悉各地方言。父亲也中过举人,小时候教过他《左传》和《书经》,还教他吹笛子。赵元任4岁开始识字,7岁跟常州宿儒陆轲轩学习“四书五经”。1905年在常州上小学,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1910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以优异成绩获理学学士学位。数学成绩得了两个100分和一个99分,天文学也得了100分,这两门功课成绩在该校历史上保持了多年最高纪录。毕业后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哲学,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哲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在康奈尔大学任物理学讲师,1920年回清华教物理和心理学,1921年至1924年回哈佛大学教哲学和中国语言课,1925年—1929年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1929年至193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8年后长期旅居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执教。1945年作为中国学者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曾两次回国探亲,1973年周恩来接见,1981年邓小平接见。1982年仙逝,享年90岁。
善德故事:
●语言天才:清末,赵元任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赵元任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间,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5岁时回到家乡常州,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当地的家庭老师,他又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后来,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当他15岁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时,全校270名学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向这3位南京同学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赵元任居然能用8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被认老乡: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口技旅行: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这位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奇才,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研究者称,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一种方言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
●同音奇文:民国初期,曾闹过一阵“废除汉字并以拼音代之”的运动。为了说明汉字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赵元任曾创作了完全用同音字写成的三篇文言微型奇文,第一篇《施氏食狮史》,全为shi音节;第二篇《漪姨》,全为yi音节;第三篇《饥鸡集机记》,全为ji音节。其中,以《施氏食狮史》最为著名,其文如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推广国语:20世纪20年代,赵元任为商务印书馆灌制留声片,以推广“国语”(即普通话)。有一则轶闻,难断真假,但颇可见赵氏当年的风光。赵元任夫妇到香港,上街购物时偏用国语。港人惯用英语和广东话,通晓国语的不多。他们碰上的一个店员,国语就很糟糕,无论赵元任怎么说他都弄不明白。赵无奈。谁知临出门,这位老兄却奉送他一句:“我建议先生买一套国语留声片听听,你的国语实在太差劲了。”赵元任问:“那你说,谁的国语留声片最好?”对方答:“自然是赵元任的最好了。”赵夫人指着先生笑曰:“他就是赵元任。”店员愤愤:“别开玩笑了!他的国语讲得这么差,怎么可能是赵元任?”
●录制唱片:1936年,赵元任在“百代”公司灌录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唱片,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脍炙人口。1981年当他最后访问北京期间,多次被邀请唱这首歌。一次在音乐学院唱完这首歌后,人们向他提问:这是不是一首爱情歌曲?其中的“他”究竟是谁?赵老回答说:“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它事物。这个词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他说这首歌词是当年刘半农先生在英国伦敦写的,“蕴含着他思念祖国和怀旧之情。”且自己所作歌曲的歌词,大部分系刘半农所作。当1933年刘半农因病逝世时,赵老曾深情地写一挽联:“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善史氏曰:
从做人的角度仰观赵元任先生,想起了一首杜甫的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