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丨人间干净地无多,欲结孤根奈如何?

编辑:车前

阅读他们·发现自己.jpg

600.jpg

善德人物榜 第217期上榜人物:吴昌硕

上榜理由:

他在考据之学称霸文坛的清末,大胆摒弃对细枝末节的苛求,引义理之学的本体心性为宗,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开创了近代文人画新风貌,直接影响了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画家的画风。故后人尊其为“雄视宇内,为之明清以来一人,近百年无人可以企及”的艺坛一代宗师。他就是浙江孝丰人吴昌硕,一位“风流占断百名家”的大先生。

0002.jpg

善言慧语:

◆作画的要诀,在于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要照顾到气魄。

◆笔端金刚杵,盖信云壑之有自来,非漫然为之……

◆人间干净地无多,欲结孤根奈如何?写入图中悬素壁,春风日日在岩阿。

003.jpg

行者小传: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0004.jpg

善德故事:

●流亡岁月:1844年,吴昌硕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的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道。不幸的是,在他16岁时,因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这段艰难的流浪生活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在流浪过程中,吴昌硕增强了对生活的体验,深深感受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他走了几千里路,不仅开阔了眼界,增进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和奔放不羁、随遇而安的性格。

●无意旧学:1864年太平天国政权失败,吴昌硕回到家乡,结束了流亡生活。这时,吴的一家人只剩下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开垦荒地,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在此情况下吴昌硕不放弃读书学习,他家的藏书并不多,为了找书来读,有时步行数十里路借书,他也不觉得辛苦。对于吴昌硕而言,读书学习是兴之所至,不是科举入仕的必要准备。他对当时的科举考试和自乾隆、嘉庆以来学界形成的考据之学不感兴趣,觉的那样做学问既束缚手脚,又于时事无益。1865年,在学官的一再要求下,吴昌硕才勉强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秀才。自此,他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专心钻研金石篆刻。

●十年清苦:1872年,吴昌硕与施氏季仙结婚。婚后,吴昌硕开始了新的流浪生活。他挑着一担行李,前往杭州、苏州、上海等大城市寻师访友,往往一年难得回家一两次。在名师的指点下,吴收获很多,长进也很快。他的篆刻受到俞樾老先生的热烈赞扬。在上海、苏州,吴昌硕结识了艺术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如杨岘、任伯年等。1873年,他正式从事金石治印。1877年,在上海他开始向任伯年学画。直至1882年,吴昌硕的生活才开始稳定下来。这十年期间,吴昌硕依靠朋友的接济和帮助,充当小吏、幕僚,勉强维持清苦的生活。可尽管如此,他亦不愿坠进暮气沉沉的考据旧学之中,不攀禁锢思想的科举之门。

●引菜入画:1893年,经过多年研习,吴昌硕的绘画风格趋于成熟,创作进入多产期。他的画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在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他不受清末考据之学影响,大胆摒弃对细枝末节的苛求,引义理之学的本体心性为宗,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更为关键的是,为了免去一些所谓“大家”对他画作源流的刻意批驳,他将菜蔬果品如白菜、竹笋、葫芦、桃子等入画。由于他画的果蔬风格、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属于开创之举,故对近世花鸟画产生影响深远。

●冲淡谦虚:1899年,他受丁葆元保举,担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知县。晚清官场黑暗腐败,吴昌硕的性格不适合官场的游戏规则。最终,由于不愿意曲意逢迎,颠倒是非,他与上司闹翻,只一个月就辞职了。这是吴昌硕一生中唯一一次充当“父母官”的经历。此后,他潜心于艺术创作,远离浮华的官场和纷乱的时局。1904年夏,吴昌硕被公推出任首任社长。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无人不服。但他为印社撰的联却是:“印讵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这正是他一贯的冲淡谦虚襟怀的具体表现。

●绝笔兰花:吴昌硕身材不高,面颊丰盈,细目,疏髯。由于他勤于劳作,年过七十而鬓发不白,看去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他每天早起,梳洗过后,就面对书桌,默坐静思约一刻钟,把当天的工作程序安排好,然后再进早餐。有时兴致来了,不及进餐即开始作画或刻印。在作画方面,吴昌硕虽然崇尚理学之旷达明了、直抵心意,却一点也不马虎、随意。不但作画前要长时间构思,画作大体告成之后,对局部的收拾,亦十分沉着仔细;据他的家人回忆,常见他对画凝视沉思,笔头颤动,跃跃欲试,但很久不着一笔。他晚年因病卧床,仍每天写字作画,逝世前三天还画了一幅兰花,画风照样气势宏阔,毫无衰颓之气。其友冯君木曾在这幅画上作题记曰:缶庐(吴昌硕)先生以丁卯十一月六日卒。是帧其三日前所画,翌日即中风不能语,盖最后绝笔也。苍劲郁律,意气横溢,将非庄周所谓神全者耶?

善史氏曰.jpg

善史氏曰:

做人做事,严谨是必须的。但凡事有度,不可过头。有道是:量规毫而行,难以成高远;究微暇而废,世间无美器。欲取大成者,鉴之!鉴之!

推荐阅读.jpg

推荐阅读:


慈善家谱:一善染心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明


大家风范:历览前贤国与家 君子忧道不忧贫


公益仁心:成人善事功更倍 动人善愿量无涯


非凡匠心:善养吾浩然之气 悦格斯一业之禅


励志人生:点亮心情及梦想 善待生命并时光


先贤故事:善为至宝取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