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丨有诗堪送老 此病戒真难

编辑:车前

阅读他们·发现自己.jpg

600.jpg

善德人物榜 第230期上榜人物:林散之

上榜理由:

他说:“学人的心要沉浸于知识的深渊,保持恒温,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有创见,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艺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他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60岁开始专攻草书,数十年寒灯苦学,75岁时方一举成名,可谓“大器晚成”的典型。他就是安徽和人,“当代草圣”林散之,一位一生蛰居乡间的善德行者。

善言慧语.jpg

善言慧语:

◆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

◆林子好作诗,诗好画亦好。作画为此诗,诗成人已老。

◆有癖虽为累,癖成尚自宽。有诗堪送老,此病戒真难。一字嗟霜鬓,半生误岁寒。可怜李长吉,呕血事辛酸。

行者小传.jpg

行者小传: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江苏江浦。建国初,林散之当选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曾任江浦县(时属安徽,现改名为浦口区)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副县长。六十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1989年12月6日因病辞世,终年90岁。

故事.jpg

善德故事:

●才华初显:林散之小时候因反应迟钝,小朋友便喊他“五呆”。其实他不呆,只是不爱玩罢了。他在学习诗文的同时也不辍写生作画,时常临摹《绣像三国演义》《绣像水浒传》等中人物。10岁那年他随父亲参加亲属的婚礼,在这次婚礼上显示了他的艺术天分。亲属家的一堵新墙深深地吸引了他,晚上当人们熟睡的时候他便用早已准备好的锅灰和刷子,在厅堂的墙上画了一头嗷叫的驴。次日大家大吃一惊,大喜之日厅堂里画了不伦不类的驴,主人正要发火,父亲一边道歉一边向亲友打圆场说:“难得他机灵,墙重刷便是。”一次小小的风波平息了,这也在不经意间展示了林散之的天分。

●建房得字:林散之13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此时的家中一贫如洗,年幼的他就得担当部分家务,这也磨砺了他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操持家务之余他不忘勤奋学习,后来在父亲好友的介绍下至南京拜张青浦为师。1913年,母亲思儿心切,于是林散之从南京回到乌江。期间被其姐夫范期仁看中,介绍他在私塾教书。林散之仰慕陶渊明的故里、王维的辋川、杜甫的草堂,便在自己家的周围栽上了许多树木和花草,并自号为“林木山房”,后来改为“江上草堂”。林散之山房建好后,恩师张粟庵先生取林木山房之意,谐“三痴”之音,给弟子林霖易名“散之”,这便成了林散之终生使用的名字。

●人生远游:32岁那年,林散之敲开了位于沪上西门里7号的黄宾虹家门,从此他便开始了黄门3年的学艺生涯。黄宾虹特别看重笔墨技法,常常当面给林散之示范讲解。3年后林散之向黄宾虹先生辞行,开始游历名山大川。1934年3月29日,林散之告别妻子母亲,再次远游。数月的远游使林散之胸襟大开,笔墨技艺大进,他将宾虹老人授予的书法真谛与天地自然灵气相融,书法点画道劲,厚重饱满,游丝映带如金,刚柔并济,自然中显现着山水灵气,挥洒中吐纳天地神韵。此时,林散之的书法已融渴笔焦墨,显示出苍劲老辣之风。这为他80岁以后的草书蜕变奠定了基础。

●晚年蜕变:晚年林散之的生活跌宕起伏,坎坷波折。先是国难当头,他到处奔走,后是妻子亡故,他渐渐双耳失聪。不久洗澡时又不慎落入开水中,致使五指粘连,为了还能继续研习书法,他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痛,将五指强行分开,不久就又手持毛笔,日日研习。幸运的是这些苦痛的经历并没有影响他对书法的痴爱,晚年林散之的书风渐趋成熟并日益蜕变,从而达到一生的巅峰。他晚年作书多饱蘸浓墨,以清水破之,笔下云烟浩渺,一派苍茫,雄浑中多藏俊秀,苍茫间尽蕴雅致。

●暮岁扬名:1972年8月,《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准备出版"中国现代书法特辑",这次展示书法不是纯粹的艺术展示,而是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因为在当时日本书法界公然声称“中国传统书法中心已转移到日本”。《人民中国》杂志是为了回击这一言论,而精心准备了这次书法展览。传闻,编辑在收集到几十幅书法大作后为了确保作品质量,特地邀请启功先生前去筛选、把关。启功看着收集上来的作品,一边翻看,一边摇头。当看到林散之的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时,眼睛一亮,大为赞叹,为了表示对作品的尊敬,启功站起身,脱掉帽子对着作品深深地鞠了两躬。随后林散之这幅《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就被刊登在杂志封面,没想到这展示林散之在日本大火,引起巨大反响,同时得到了日本书法界的高度赞誉,说“草圣遗法再此翁”,从此林散之声名鹊起,扬播海外。

善史氏曰.jpg

善史氏曰:

先生是心致专,学致厚,品致高之霸才,无字可加。其一生意味之深,正如他那首《看山》:不学神仙不学禅,冬烘头脑自年年。看他终日门前坐,独对寒山望半天。

推荐阅读.jpg

推荐阅读:


慈善家谱:一善染心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明


大家风范:历览前贤国与家 君子忧道不忧贫


公益仁心:成人善事功更倍 动人善愿量无涯


非凡匠心:善养吾浩然之气 悦格斯一业之禅


励志人生:点亮心情及梦想 善待生命并时光


先贤故事:善为至宝取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